X
X

如何让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玉屏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我国是种植为基础的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理清思路,健全机制,切实把工作做好,促进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使新农村建设全面覆盖、农民收入全面提高。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只有坚持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方针,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发展,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要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努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才能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规律为先。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大国,要实现乡村振兴是具有历史性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先例可寻。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只有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才能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只有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才能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处理关系为要。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将面临很多的关系问题。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党中央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各地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出现“浮夸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