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泣血玉笛暗飞声

来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汪家溪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的南边,解放前属于长岭乡,跨过去就是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因为地处两省交界要道,常有股匪流窜骚扰,旧时的长岭团防分局便坐落于此。汪家是当地大姓,有不少子弟在团防局做事,还有子弟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军官。

  1936年1月7日,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进入贵州玉屏的田坪、亚鱼一带,团防不敢应战,逃进了深山。当晚汪家溪住满了红军,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也在此休息,第二天就由田坪经朱家场向江口方向去了。红军虽然仅仅在此住了一天,但这段经历却成为老百姓口中若干年的话题和挥之不去的记忆。

  那年夏天,田里的水稻才长到尺把高。吃完夜饭,几个男人一人一根小板凳,坐在寨子外头的大树下歇凉。他们一边“滋滋”喝着大叶子茶,一边谈论着半年前哪家财主家产被分了,哪个娃娃跟着红军走了,不晓得现在到了哪里?

  此时天已擦黑,晚风吹过,送来不远处田里克蟆(即青蛙)的一片“呱呱”叫声。田边的村道上,慢慢走来一个人。走近村口,听到几个人聊着“红军”的事儿,便过来打招呼。

  “老乡,打扰你们说话,请问这是哪里?归哪个县?”

  说话的几个人转头看着来人,见是个大个子,二十来岁,听口音是远方人,走路似乎不大方便。

  “这里是汪家溪。归玉屏县管。”

  “哦,多谢了,老乡。”

  过了两天,几个人看见问路的那人还在村里。原来村里的汪大户见来人身高马大,有把子力气,庄稼活路做得好,留他下来当长年。

  大个子和一个姓吴的长年住一个工棚。寒来暑往,不知不觉,来人已在村里住了两三年。村里人只知道大个子姓杨,外地人,逃难来到这里讨生活,干活是把好手。其他的事,大个子从来不提。东家汪大户见大个子来路蹊跷,好几次想赶他走,又舍不得他一身好力气, 见他沉默寡言,也不挑事闹事,日求三餐,夜求一宿,都作罢了。

  农忙时,杨大个子帮东家栽秧打谷;农闲时,杨大个子帮东家放牛割草。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但他从不当着人多时候唱,只是在坡上放牛,田里干活,四周人很少时,才唱。唱的那些调子,当地村民都没听过。

  一天, 大个子去了玉屏县城赶场,回来时,手中多了根笛子。这个东西乡亲们倒是不稀奇,平箫玉笛,那是玉屏的特产,听说拿到外国去展览还得了金牌,说是国宝也不过分。

  大家不知道大个子还会吹笛子。不过看他放牛放得好,放牛娃会吹笛子也不稀奇。大个子对这支笛子十分喜爱,随身带着。坡上放牛时,夜深人静时,拿出来吹上几曲。笛声幽幽,从茅草房中飞出,传遍了小小的汪家溪。

  大个子笛子吹得一般。不过,不少乡亲听得出,笛子声音有时威武,有时低沉,里面藏着心事。村里读过书的一个老人听到笛声,感慨地说道:“笛者,涤也,其声涤涤,不平则鸣,荡胸涤怀。”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军官的回乡。听到了大个子吹的曲子,大惊失色。他对汪大户说:“这些是红军的歌曲,他在等着红军回来哩。”

  一段笛声,竟然让他们害怕不已。

  几天后,汪大户叫了三四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深夜摸到工棚外。和大个子同住的长年打开门,几个人扑上去抓住大个子,绑到村外杀死了,埋在偏僻处。

  荡胸涤怀的笛声从此消失了,但杨大个事却传了下来。八十多年后,村民们向地方党史专家说起这段往事,村民们仍然不知道杨大个子是哪里人、从哪里来、究竟是不是红军。乡亲们说,国民党连唱个歌、吹个笛子都怕得不得了,怪不得会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