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网络中国节·春节】“废弃场”变“菜园子” 搬迁群众乐开花

来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我做梦也没到,原来的废弃场会变成菜园子,搬进城来还能吃到自己地里种的蔬菜。”提起菜园子,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街道康华社区舞阳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李世云一脸幸福。

  近年来,平溪街道致力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通过盘活安置点周边闲置土地资源,探索建立“扶贫微田园”,让荒废地变菜园地、菜篮子变钱袋子,有效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老一辈离不开土地,一天不干点活总是浑身不自在,没事来遛遛弯,顺带收拾一下菜园子挺好。你看我园子里的菜,是这里面长得最好的。”76岁的黄家珍拿着手上剪修的菜叶,说完,又弯下了腰去。

  老一辈的人总有些“土地情结”,搬出大山后,只能在社区喝喝茶、下下棋、社区里面散散步,但最想念老家的“一亩三分地”。

  通过精心打理的菜园子蔬菜长得格外好,一块不到20平米的菜园种了白菜、萝卜、大蒜、胡萝卜等10多种蔬菜,采取间作、套种、轮作技术,多层次、多作物立体种植优质绿色蔬菜,不仅让菜园四季常绿,还能提升土地肥力。蔬菜一茬接一茬的长大成熟,能满足一家人一年四季的餐桌需求。

  这满山的绿色,整齐划一的菜园子,已然成为了康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一到靓丽风景,谁能想到原先的这一小山坡是一个废弃场。从选址、平场、填土及灌溉系统、排洪渠道、耕作步道、农具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再到抓阄分片、分块一气呵成用时不到三个月。划分“扶贫微田园”570余块,已有500余户农户认领耕种。

  冬日伴着暖阳在田园小道上散散步,呼吸着蔬菜和泥土的清香,更吸引了不少附近非搬迁点的居民来此。住在康华小区的居民刘国仙带着孙子在“微田园”里散步。“我住在这附近,这里空气好又很近,很适合散步,偶尔还能碰到主人家来摘菜买点新鲜小菜。” 

  搬迁群众“扶贫微田园”里种植的时令蔬菜,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零售补贴家用。

  “我也不能做什么,每天在菜园地里晃晃,管护一下农具,卖点蔬菜还有收入,挺开心的。”易地搬迁群众向文有是一级残疾人,失去了双腿和左臂,至今只能依靠轮椅活动,自己通过申请成为了管理“扶贫微田园”的志愿者。自己不仅耕种了几块无人认领的土地,好几户不耕种的搬迁群众也把自家分得的土地拿给他,一个人耕种十几块菜园子,成为了“微田园”里的“种植大户”。除去自家吃,卖蔬菜平均一天能有50多元钱。

  平溪街道从建好、用好、管好“微田园”方面入手,建立“耕种管理常态化监管机制”,明确安置点各楼栋长兼任“扶贫微田园”对应耕种片区管理员,跟踪各个“扶贫微田园”使用情况,发现弃耕和认耕30天后仍未耕种的,及时审批调整备案。同时,建立评先奖优激励机制,将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常态化开展“种植模范户”“扶弱助贫示范户”等评选宣传活动,以增调“扶贫微田园”土地、发放有机肥料等方式奖励先进典型,引导搬迁群众“比学赶超”,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