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玉屏:一根竹子留住天籁之音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近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1—2023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上榜!

  今天,我们走进玉屏,从一个物件、一种传统民俗的起源着手,讲述这个“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故事。
  10月26日,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街道舞阳村箫笛厂,厂长姚茂顺以刀为笔、以竹为纸,将“侗乡一根竹,神州箫笛韵”的优美传说娓娓道来。
  在玉屏侗乡大地上,沉甸甸的侗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史记载,经历了400多年发展的玉屏箫笛,在清乾隆二十二年,因其音韵清越,善音者谓之不减凤笙,而成为皇室贡品。留下了“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的传说。
  享誉国内外的玉屏箫笛,也称“平箫玉笛”,它以生长在玉屏境内的一种特有的水竹而制成,遂得名。因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龙凤图案,又称“龙箫凤笛”。
  从一根竹子到享誉神州的成品箫笛,要经过取材、制坯、雕刻等70多道工序,是我国民族民间乐器中的经典代表,备受国际友人青睐,产品远销欧、美发达国家,更是受到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喜爱。姚茂顺言语间无不流露出强烈的文化自豪感。
图片
图片

玉屏箫笛非遗传承人姚茂顺展示洞箫制作

  玉屏箫笛的问世,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以一种工艺品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其中则以雕刻工艺为主体。“整个雕刻工艺,均是采用单刀、双刀完成:单刀刻制书法作品,双刀刻制图案造型。姚茂顺说。
  作为玉屏箫笛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玉屏箫笛协会会长、现年45岁的姚茂顺,因兴趣使然,15岁时就跟着爷爷学习箫笛制作,主要是磨练雕刻工艺。18岁时,他已可以独立完成单支箫笛的制作。
  雕刻须具有一定的书法和绘画功底,非多年勤学苦练难以有所成就。姚茂顺认为,玉屏箫笛上的雕刻工艺,成就了玉屏箫笛作为高雅艺术品的主要亮点及观赏点。
图片
  几十年来,姚茂顺一直在箫笛制作上用青春追逐着自己儿时酷爱的梦想,执着坚韧,精益求精。2015年,姚茂顺结合中国元素、中国传统工艺、传统乐器、传统文化制作的一箫一笛珍品,被中国箫笛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张维良,在英国首相府庆祝中国新年时作为礼物赠予英国朋友。
  说起这些,姚茂顺自己也非常自豪,但他觉得这还不够。因为文化的厚重,不能拘泥于工艺品。如何促进文旅融合,延长旅游产业链,唱响玉屏旅游新名片?

图片

美国来宾将姚茂顺吹奏的箫声录下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近几年来,玉屏为宣传推介箫笛文化品牌,浓郁地方民族文化氛围,相继组织举办了箫笛艺术节、箫笛学术研讨会、箫笛之友节、箫笛制作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动箫笛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清晰地打出了箫笛文化牌。
图片
  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箫笛名声在外的玉屏,被文化部授名为“中国箫笛之乡”,无疑又再次掀起了箫笛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浪潮。目前玉屏有箫笛生产企业作坊18家,箫笛销售门店6家,年产值近1000万元。并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了地方箫笛课,传承和发扬优秀箫笛文化,增强人文厚重感。
  文化是旅游的根,也是旅游的魂。对于未来,姚茂顺还有更多的想法,依托村里1000余亩原竹基地、纯手工箫笛生产技艺、修建传统演播厅、打造休闲生态慢生活村落,加快箫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那时候的玉屏箫笛才真正达到一箫一笛琴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