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非凡十年】侗乡巨变

来源:铜仁日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时针拨回到2018年9月21日,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玉屏侗族自治县经省市核查以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专项评估检查后,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同意退出贫困县,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之后的脱贫攻坚成效考评中,玉屏更是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等次,位于省市前列。
图片
  然而,谁能想到,曾经,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之一,也是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全县人口16.3万人。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至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群众7042户20709人,贫困发生率17%。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下定“脱贫攻坚、重于泰山,整县出列、奋勇争先,首战有我、有我必胜”的坚定决心,攻破脱贫攻坚征程上的一个个堡垒。围绕“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和要求,做到脱贫政策兑现到位、脱贫户收入达标、饮水安全、易地搬迁入住、危房改造并入住、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不辍学和医疗报销补偿到位“七个100%”。同时,全面实施“10113”产业全覆盖工程,即以每户10头生猪出栏、1亩油茶或1亩黄桃、1000棒食用菌为基本单位,为贫困户办理覆盖3项产业的社员证、股权证,实现建档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达16万元以上。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玉屏作为全省10个、铜仁唯一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县,早在2020年10月9日,全县乡村振兴亚鱼整乡推进示范创建大会召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贯彻好中央和省市要求,将高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统筹推进,深入实施规划引领、产业振兴、基础设施、乡村环境整治、群众素质、乡村治理、幸福提升、特色示范“八大提升”工程,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开新局、探新路。
  破题,在2021年3月16日开启。当天,县委书记杨启明到皂角坪街道瓮阳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首次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个六”工作机制,即产业发展、基础保障、村级组织、生态环境、资源资产、村情民意情况“六摸清”、短板“六补齐”、效应“六提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突出产业支撑 打牢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基础
  全力做强特色产业。持续深化“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产业发展思路,围绕生猪养殖、油茶、黄桃、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创建“4+N”产业发展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蔬菜、水果、家禽、渔业等产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得到进一步强化。截至目前,全县86个行政村特色产业“一村一方案”已编制完成,油茶产业总面积达23.45万亩,覆盖农业人口7.8万人;黄桃产业种植面积2.3万亩,建设黄桃示范基地4000余亩;生猪产业发展规模以上代养户220户,建成23个集体养殖小区,出栏生猪24.41万头,产值达9.65亿元以上;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6个,年产菌棒8170万棒,产值3.5亿元。
图片
  全力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县有产业主导、乡有公司运营、村有基地承接、户有利益联结”模式,实施集体经济提升工程,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规范承包租赁经营、推进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自身建设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21年,全县62个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8.7万元,村集体经济达3614.85万元。
图片
  全力优化利益联结。完善《玉屏侗族自治县产业化扶贫项目利益联结管理办法》《玉屏侗族自治县产业化扶贫项目差异化管理办法》,创新“股份+服务+劳务+租赁”“四个联结”模式,将产业发展红利转化为脱贫户分红收益,实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其他困难群体在土地、基地、产品3个环节享有收益,实现全程持续增收。2021年以来,全县3982户脱贫农户实现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分红资金1300余万元。
  分类分级推动 擘画美丽宜居村寨美好蓝图
  整县推进强基础。编制完成《玉屏侗族自治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玉屏侗族自治县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布局美丽宜居村庄,形成错落有致、富有韵味的“三小三品”多样化建设格局,确保全县乡村振兴有目标、有标准。
图片
  整乡推进创经验。以亚鱼乡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示范试点,编制完成《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亚鱼整乡推进示范试点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建设规划》,制定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亚鱼整乡推进战略试点示范工作2021年目标任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乡村建设品质持续提升。截至目前,乡村振兴亚鱼整乡推进战略示范试点谋划项目31个,申请农发行融资贷款资金2.7亿元,已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启动污水处理工程、宜居农房建设等项目12个。
图片
  试点推进作示范。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将全县8个乡镇(街道)86个行政村(社区)分为20个引领示范村、56个重点推进村和10个夯实基础村,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类分级推进的良好局面。2021年以来,扎实推动郭家湾村1个省级和桐木、老寨、瓮阳、洞坪4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创建工作,完成“一方案两规划”编制,整合投入财政衔接补助、东西部协作等项目资金共3000余万元。
  聚焦基层治理 持续涵养文明乡风文化因子
  丰富文化载体。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制度》《玉屏侗族自治县欢乐院坝管理制度》《玉屏侗族自治县文化志愿者管理制度》,开拓志愿服务领域,通过“志愿服务+宣讲”“志愿服务+评比”等特色模式,率先在全市成立县级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并在全县范围内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欢乐院坝”,畅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
图片
  培育文明乡风。持续推进“清洁家园”“和谐家园”“文明家园”三大行动,深入开展“民主管村”“依法治村”“德治润村”“平安护村”四大行动,构建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特色乡风文明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培养“法律明白人”5700余人次,成功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6个,建成县、乡、村三级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法律服务机构115个,评选各级平安村寨(社区)69个,文明家庭1560户,成功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个,评选最美庭院1052户,县级以上文明村寨66个、文明乡镇4个。
  创新文化活动。以建党百年为主题主线,深化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21年以来,创新开展“㵲阳河畔颂党恩·唱支山歌给党听”“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1年玉屏侗族自治县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暨“戏曲进乡村”文艺巡演22场次,亚鱼乡郭家湾村包粽子比赛现场视频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赞推送。
  强化队伍建设 不断汇聚合力攻坚强大力量
  干部带头推进。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创新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系点,40名县领导分别联系86个村,负责统筹调度督导联系村乡村振兴工作,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2021年,县委常委会研究乡村振兴工作25次、政府常务会研究乡村振兴工作8次,县领导带头深入村组现场调研、现场解决问题、现场办公400余次。
  构建人才高地。深入实施提升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一队三个人”力量,持续选派精锐力量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全县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社局等部门配合,加大对乡村规划师和产业指导员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同时,通过“领导推荐+个人自荐”方式,有计划、分期、分批次互派优秀年轻干部前往东部一线工作岗位跟岗锻炼学习,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图片
  突出群众主体。以提升人居环境为抓手,因地制宜创新宜居农房改造“3322”模式,在最大化增效增收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主动、主益作用。以户为单位,总资金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政府负责奖补建设费用的30%;通过发展油茶、黄桃等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5年期每年拿出一部分实行积分制分红,用于抵扣建设费用的30%;农户采取现金方式筹集建设费用的20%;由村级通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土地入股等方式折资解决剩余的20%。与此同时,按照底数“六摸清”、短板“六补齐”、质效“六提升”“三个六”工作机制,结合村情实际,玉屏将全县86个行政村及社区(居委会)分为示范引领村20个,重点推进村56个,夯实基础村10个,进行分类梯次推进,形成乡村振兴工作比学赶超的强劲势头,侗乡大地跃动着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