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非凡十年】玉屏:农机让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变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非凡十年】
玉屏:农机让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变
  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探索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这是玉米联合收割机,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剥皮、收集、装车;这是无人植保飞机,可用来田间防虫管护;这是大马力旋耕机,可以开沟、耕地;这是今年新买的插秧机......”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林逐一介绍,如数家珍。

图片

胡攀学 

  2019年3月,在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姚林带动下,多方筹资200万元,组建了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机购置补贴、财政政策和项目的带动下,该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内部管理逐步健全,服务规模逐年扩大。
图片
李平 摄
  目前,合作社农机手从成立之初的5人发展到26人,农机设备从成立之初仅有的4台旋耕机发展壮大到有旋耕机30台、起垄机5台、开沟机2台、收割机12台、无人植保飞机5台、插秧机20台、育秧粉碎机3台、育秧播种机6台,其功能覆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储等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其服务范涵盖了玉屏、万山、碧江、德江、岑巩、松桃等区县。

农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


  为了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如何增收”等难题,该合作社鼓励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就近务工赚“薪金”,从事非农产业的贫困户土地流转赚“租金”,村集体经济参股经营赚“股金”,外出务工人员当“甩手掌柜”。

图片

  2021年,该合作社在田坪镇五里桥坝区流转土地500余亩,发展特色产业——西兰花、麒麟西瓜、优质水稻进行轮种,依托“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引领带动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就业,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今年我们种植的优质水稻,从耕地、育秧、插秧、管护到收割都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从水稻收割的情况来看,稻穗硕大,颗粒饱满,出田亩产量达1500斤左右,比去年高了很多,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姚林说道。

图片

  几年来,该合作社先后在田坪镇庆寨村、彰寨村、五里桥村、田坪村等坝区流转土地1200余亩,以“农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了西兰花、麒麟西瓜、辣椒、优质水稻、油菜等特色产业,促进了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有效带动周边15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务工人员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党建引领拓展服务空间


  2021年6月该合作社组建了玉屏侗族自治县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积极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吸引了一批来自玉屏、沿河、思南等地26名有志青年加入到队伍中来。通过“亮身份、比创新、比服务、比奉献”的农机技能大比武活动,激发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出彩的工作氛围。 
图片
欧秀灯 摄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合作社瞄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积极探索土地全程托管“保姆式”、半程托管“订单式”以及土地流转“甩手式”服务模式,利用农机设备加大撂荒地复耕,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避免了“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耕”的尴尬局面和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推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步伐。今年,实施水稻产业全程托管“保姆式”服务1300余亩,半程托管“订单式”服务10000余亩,土地流转“甩手式”服务1000余亩。

图片

徐雪 摄

  为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玉屏整合全县9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资源,化“零”为“整”,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积极推广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为广大农户、合作社提供农机耕种、无人机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今年,以优质水稻产业为切入口,实施以水稻机耕、机育、机插、机管、机收为模式的全程机械化水稻种植示范点5000亩,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共为群众耕地30000余亩,机育秧5000余亩,机插秧5000余亩,喷洒农药化肥等管护15000余亩。
  将土地交给农机合作社打理,已经成为玉屏多数农村群众的选择。如今,农机队伍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活跃在玉屏侗乡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