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二十大时光】习水:酒旅并举 富民强县

来源:遵义日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真抓实干、砥砺前行,用十年的努力耕耘,实现了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跨越赶超之路,谱写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似锦华章。


图片

习水县城俯瞰。(王庆 摄)


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习水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酒旅并举·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深化“七个习水”建设,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力争创中国百强县。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亦是发展的刻度。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减贫摘帽县、全面小康达标县,再到中国西部百强县,习水县以鲤鱼跃龙门之势擘画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

图片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图片


“确保按照国定标准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2015年12月7日,习水向省委、市委作出“当先锋、打头阵、作示范,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
  
“奔赴一线,剑指贫困!”2017年8月15日,习水4000余名党员干部写下誓言,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仅用一年时间,该县取得了最后1个贫困乡镇摘帽、60个贫困村出列、3.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阶段性胜利。
  
越到最后,“骨头”越难啃。当“攻下贫困”军令再次响彻习水大地,全县党员干部奔忙在一线,实行最严的制度铁规,展开凌厉攻势,补齐短板弱项,确保以最优的扶贫效果摘掉从1994年就戴在头上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图片

村民喜分红。(周东亚 摄)

2018年9月21日,省政府发布通告:经研究,同意习水退出贫困县。这个通告让习水县沸腾,干部群众奔走相告。
  
2019年12月30日,习水县如期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2019年,该县以小康实现程度97.7%的好成绩顺利通过省级同步小康创建达标验收。
  
过去十年,习水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农村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创新探索出“十面合围治十穷·七个习水建小康”的减贫发展路径,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4440户147297人,12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十三五”期间,该县荣获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十面合围治十穷”案例荣获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中国扶贫·政府创新奖”,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夺取了从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

图片

习水白酒包材园区。(罗金 摄)



图片
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
“四新四化”跑出加速度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水县深入实施“酒旅并举·富民强县”发展战略,一二三产提质增效、协同发展,以白酒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持续领跑,“五基地一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四新四化”跑出加速度,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20年,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


资源优势赋能新型工业化


该县突出抓好白酒、旅游两大重点产业,带动其他优势产业齐头并进,为县域经济发展释放出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GDP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以白酒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省、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先后引入贵州安酒、步长贵州洞酿洞藏、小糊涂仙心悠然酒业等酒企项目,培育一批10亿元产值的白酒企业,以习酒、茅台201为龙头企业带动“腰部”企业发力,“2+3+N”白酒产业格局不断发展壮大,白酒产业集群效应已然形成。2020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大关,增速9.2%,位居全省县(区)第二。


区位优势助推新型城镇化


该县围绕“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总要求,统筹推进水、电、通讯以及园林绿化等项目,教育、医疗、健身、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已基本齐全,目前该县城镇化率达42.86%;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小康路、户户通连户路的目标,形成“一横一环四高五纵多连线”的交通路网布局,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同时,努力走出一条产城互动、文旅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之路。



图片

贵州安酒员工加紧生产。(习水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五+”“4+N”提速农业现代化


围绕县级4个坝区建设,构建“生态畜牧业+、有机高粱+、林果+、旅游+、劳动力+”“五+”产业体系,形成以县级4个重点坝区示范带动乡镇17个精品坝区的“4+N”产业布局,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07亿元,同比增长6.4%;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产能等工程项目;积极推行“电商+快递+超市”等销售模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发展模式,确保农户产业植入或产业增收100%。截至2020年,该县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0家,有效带动农户34585户146900人。




“红绿交融”促进旅游产业化


习水坚持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着力打造“黔川渝结合部县域旅居中心”建设目标,旅游产业从扩充景区数量、规模,向提升景区品质、业态转变,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发展红色体验旅游,提升红色旅游业态,打造与酱酒文化高度融合的酒旅产业,大力发展乡村避暑游,以旅游产业“强起来”、旅游经济“火起来”,带动农村群众“富起来”。



数据显示,仅“十三五”期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3298.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1.19亿元,相比“十二五”期末翻了五番;现有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9家、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甲级村寨1个。


丰收答卷,数字为证。过去十年,习水县域经济增比进位逐年上升,“十三五”期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前列,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27.9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08.85亿元,年均增速达12.7%,连续5年高于全国、高于西部,连续5年领跑全省、全市,连续15个季度排全市前3位;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8.49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排全省第1位,多项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省全市,并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图片

游客在习水县土城镇旅游。(罗利飞 摄)


图片
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绿水青山展新颜
图片


秋日的黔北,惠风和畅、碧波荡漾。赤水河畔,放眼望去,一幅以生态为底、绿色为径的幸福美丽画卷正在习水大地铺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县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历史性转变,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纵深推进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治污治水·洁净家园”攻坚行动,产业转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节约资源等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赤水河、桐梓河、习水河“三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各项监测指标持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58%,水、气、声三个控制性指标达标率和完成率分别实现100%,山水林田湖实现共生共融,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习水县境内生态资源丰富,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该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图片

寨坝旅游引客来。(罗金 摄)
高标准部署严要求落实

2016年,该县被纳入贵州省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按照建设标准,组织编制了《习水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习水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县级规划》;制订了《习水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考核办法》,使生态建设有本有源、有章可循。
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过去十年,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改革,改革后按照“林旅一体”“康旅一体”的发展思路,发展专业合作社18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土河林场、九龙林场、飞鸽林场3个林场分别建成国家森林(湿地)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实现了资源安然无恙、百姓安居乐业、旅游跨越发展、林场焕发生机的改革目标,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双双出彩。
严肃法纪重拳出击

开展“六个严禁”专项行动,不断构建森林资源保护体系。设置26个护林站,聘用护林员常年开展巡山护林、监测森林火灾与林业有害生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管护与监测网络基本形成。

回眸十年,习水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卫生县城”“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称号,26个乡镇(街道)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020年,生态环境部授予习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水县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继续保持强劲的态势,踏着奋进的鼓点,迎着时代的浪潮,沿着新时代伟大征程劈波斩浪、奋勇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书写更新更美的壮丽篇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