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党代表面对面:讲人民故事 与时代同频 聚奋进力量

来源:动静贵州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二十大报告中,“文化”出现了30次,并专门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今天的《党代表面对面》邀请到二十大代表曹海玲和两位文艺工作者共同探讨,如何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现场聆听了二十大报告,二十大代表、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省戏剧创作中心)副院长曹海玲说:“报告中指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我们未来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新黄金十年,期待我们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黄金十年,贵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黔剧《天渠》《腊梅迎香》连续两届获得了中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提名。舞台剧《天渠》《腊梅迎香》《锦绣女儿》,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等各艺术门类的作品都获得国家级荣誉。曹海玲表示,这些聚焦现实、讴歌人民的作品彰显了贵州文化自信,集中反映出苦干实干、拼搏创新的贵州时代精神。

曾参与执导舞台剧《天渠》和《腊梅迎香》的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导演陈涛表示,每一次创作,其实是题材里面的人最让他受感动。这些人身上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一双手,为了乡亲们的幸福,改变山村的面貌。这种愚公般的精神感动了创作团队的所有人,所以才有了优秀的剧作。

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戏曲作曲与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作曲家金亮介绍,在为《腊梅迎香》编曲时,他选用了《好花红》作为这部戏的音乐素材。考虑到主人公邓迎香坚毅、敢于与命运做抗争的人物性格,金亮将原来的《好花红》歌曲中旋律比较平的地方做了调整,使曲调更高昂。

近年来,《长津湖》《觉醒年代》等一批主旋律影视作品成为“荧屏新宠”,以优质的内容赢得了口碑和收视的双丰收。三位嘉宾围绕文艺作品如何“出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曹海玲认为,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方戏黔剧应该在剧目内容上强化戏剧性、强化故事的精彩性,把故事讲得好看;在黔剧音乐上,大胆创新,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让它更好听。

金亮认为,随着“戏剧进课堂”等国家做的一系列民族文化推广,现在已经有很好的趋势。但作为艺术创作者,更应该要做到像当年梅兰芳先生说的“移步不换形”。往前走是一定要走的,但是不能走得太离谱,没有底线的创新是不行的。

陈涛认为,文艺作品首先要切切实实地走人心、感动人。在《天渠》和《腊梅迎香》演出时,主创团队也有意识地请了一些贵州的大学生,对他们也进行过回访,他们表示这两部戏很好看。由此,陈涛认为“破圈”的作品,故事一定是感人的,音乐是好听的,舞台是漂亮的。

在谈到文艺作品应该如何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时,曹海玲表示,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反映时代变迁中的人民。这是一个在变化中发展的时代,更是创作的好时候。陈涛表示,我们处在一个文艺创作非常好的时代,很重要的一点是,文艺工作者应该用作品激起年轻人的爱国热情,激起年轻人对民族、对未来的希望。

贵州,正在努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而高质量的发展更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撑。期待文艺工作者能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繁荣多彩贵州特色文化,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