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探秘玉屏“石头寨”

来源:微亚鱼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探秘玉屏“石头寨”
  石头寨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瓮袍村郑家湾组,共有28户122人,目前保存完整的有三栋建筑。石屋层层叠叠、依山修建,布局井然有序。房屋主体均为石头堆砌而成,不用一砖,房顶铺以青瓦,均由寨民自行设计,自行修建,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历经120余年,依旧牢固。
  石头寨以石为墙,以石为廊,以石为柱,以石为路。石屋层层叠叠,沿着山坡自下而上,布局井然有序。石屋讲究房门朝向一致,一排排并列,左右两侧建有火铺、厢房组成院落,纵横交错,有的石屋有石砌围墙,有石拱门进出。
图片
瓮袍村石头寨
  据史料记载,1900年之前郑家湾就有石屋出现了,那时当地人家主要居住茅屋,四周筑土墙,竖木柱,以木、竹条为椽禳,上盖茅草或杉木皮。90年代初,境内村民建造的房屋多为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正屋为平房,横屋系“干栏式”吊脚楼平房,吊脚楼一般两屋,多的有三层,房屋高沿袭“要想发,不离八”的古习,多为1.68丈、2.08丈等。最小也有四扇三间,每扇都用立柱长孔与锯头连接,不用一钉一铁。但随着人口增多,森林砍伐严重,树木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建房需求,加之木质结构易生虫起火、不安全,造价高。由于附近多石山和水层页岩,提供了天然的石料资源,于是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开始大面积修建石屋,石屋成为境内农民住房建筑的主要特色。
图片
石头寨建筑风貌
  石建民居用的石头,从外表看是一种以大小不统一、又各具有一定方正形的规则石头,其长宽在40—70cm之间,厚度在30cm左右,通过错落有致的垒砌而成。然而,这些民居在建造时却是颇有讲究的,石房依山而建,建房前看中一处地后,就地开采石料,建房时先用木料穿榫作为屋架,也有先砌两边石墙,中间架木柱,房架立好后,砌石墙四面“封山”,有的用薄石板隔房间,有的用石块垒砌,有的还要用石柱支撑。房屋无论三间、五间,中间必有堂屋,左右两边为卧室。房屋的外墙体用形状大小相似的石头来砌合,砌石紧密,线条层次匀称。
图片
保存完整的石屋
  在长期建筑实践中,石头寨的石屋建筑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外观建造也越来越注重美观修饰,石头房的整体造型虽然受传统的影响,但能根据自然环境、生产力及经济水平,创造出了独特简洁的几何图形美。房房的内部与外部结构装修上,还运用了大小不同的材料组合,很有肌理美,由不规则的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及多边形的石块垒砌组合,别具一格。

图片

石墙外部结构

  这里不仅风景美、石头美、寨子美,民风民情更美。石头的堆砌是一项技术活,在长期建造实践中,村民之间互相教授经验,交流砌石头的心得,因此造就了大批的能工巧匠,形成整个寨子几乎每个成年男子都具备砌石砌屋的精湛技艺。由于石头笨重,建造过程需要大量劳动力,每逢哪户人家修建石屋,村里的劳动力都会无偿前去帮忙,直至房屋整体完工,这对整个寨子形成了强大凝聚力,消除了寨子里的五个姓氏的宗族心理隔阂,做到了“五姓”如“一姓”。
图片
屋顶造型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多年来,郑家湾一直保持着邻里和谐、族里和睦、互敬互助的良好风尚,五姓团结的情谊一直影响着子孙后代,形成郑家湾居民沿袭至今的民风家训。石头,赋予了这片土地上世代儿女厚重的家族情感,让流淌在片片青瓦石砖上的故土乡愁得到代代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