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箫声笛韵绕西湖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箫声笛韵绕西湖

——忆玉屏箫笛走进杭州文化展演暨招商引资活动

於 江
  在箫笛界,自古都有“苏州笛子玉屏箫”的说法,意思就是苏州的笛子和玉屏的箫,冠绝天下。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常居上海的中国著名竹笛制作大师周林生在杭州市余杭区铜岭桥村的大山深处,带动当地村民创建了40年来中国最大的竹笛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竹笛产业基地,使杭州成为“中国竹笛之乡”。为了让杭州的笛和玉屏的箫作一次美妙的交融,2007年7月,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古老的玉屏箫与新兴的余杭笛来了一次激情碰撞,留下了一段佳话。这也是我县第一次组织大型的走出去宣传玉屏箫笛文化活动。

“笛友之家”网站为媒
  提起那段往事,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丽君仍兴奋异常:“2006年,我还在担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科教文卫等工作。当时,我县通过举办 2005年‘中日韩’箫笛学术研讨会,聘请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维良担任玉屏箫笛顾问。张教授及周林生老师极力推荐我到杭州市余杭区去体验一下竹笛艺术的氛围。”
  随后,袁丽君赴杭州参加了2006年(第四届)中国笛子艺术夏令营活动,并结识了夏令营活动的创始人、“笛友之家”网站负责人徐登朝。袁丽君当时感慨万千:“笛子夏令营活动很有特色,开设有‘走进笛乡’‘大师研修班’‘名师讲座’‘名家名曲音乐会’等特色活动,每年都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几百名竹笛青少年爱好者参加,共同传承传统艺术。如果玉屏箫笛能够在这个平台展示、加强学习交流就好了!”
  于是,在张维良教授的建议下,她回来后就向县委、县人民政府汇报。县委、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在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玉屏“箫笛之友”节之后,确定在2007年开展“玉屏箫笛走进杭州”文化展演活动,并将这次活动的组织重任安排给县委宣传部。当时,我作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在时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郑敏的领导下具体筹备这项活动。

  2007年3月,经引荐,我们与“笛友之家”网站负责人徐登朝进行了对接,负责沟通活动的主要内容、参加人员、具体细节及日程安排。

  徐登朝对竹笛艺术非常挚爱。他也是凭着这份热情,创办了这个网站和夏令营活动,在当时的竹笛界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的沟通很顺利,结合夏令营活动的特色与我县需要展示的文化元素,很快就草拟了初步方案。
  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次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活动的具体事宜。最后议定,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举办此次活动,在宣传推荐玉屏箫笛文化和侗族文化的同时,突出玉屏的交通、资源和政策优势,签约几个项目,招商一批企业。2007年7月25日至28日,我县组建了62人的队伍赴杭州开展文化展演活动。
“竹笛之乡”实至名归
  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参加人员众多,为了做到无缝衔接,我与县文产办主任徐红梅提前五天到杭州,负责活动路线、场地布置、食宿安排等工作。
  徐登朝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家马上就整个活动的具体环节进行细化,首先要到每个活动场地现场查看。第一站就先去了中泰乡铜岭桥村。
  我们驱车半个小时,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了一处宁静的小山村,四处青山环绕,根本没有想象中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场景。当时正是雨后,远处青山如黛,延绵不绝,竹林中雾霭缓缓升起,若隐若现,恍若仙境。
图片

中国音乐学院张维良教授用玉屏箫演奏

  徐登朝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非常贫穷落后,村里开办了一家水泥厂,人均年收入才四五百元。后来,我国著名的竹笛制作大师周林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来铜岭桥村寻找竹材,发现大山里面竟然藏着一片两三万亩的苦竹林。这可是制作竹笛的上等材料!从此,在周林生老师的带动下,铜岭桥人纷纷转行竹笛制造,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一举成为中国竹笛制造业的老大。
  我们随意参观了两家竹笛作坊。因为是传统工艺,以手工制作为主,每个厂家规模都不大,大的二三十人,小的七八人,基本是以家庭成员为主,全村70%的人都从事竹笛制作。2006年,共有大小作坊100余家,竹笛制作年收入逾3000万元。产品占据国内市场80%的份额,还远销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
  据了解,铜岭桥的成功,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有充足的原材料。在农村,苦竹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节长杆直,内径适中,厚薄均匀,是制作竹笛最上等的材料。二是有地域优势。余杭距离上海很近,基本是融入了一个大的文化艺术交流圈。早年在周林生老师的技术指导下,该村在1988年就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成立铜岭桥联营厂,联合经营,不缺技术和市场。三是有合作包容胸怀。这几万亩竹林为当地带来了发展前景,不少外地人也到该村从事制笛业。村里人并不排外,而是抱团发展,互惠互利,使当地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四是有文化传承意识。当地的竹笛文化历史短,但他们注重名人效应,经常邀请上海及杭州的箫笛演奏家上门指导。同时,注重演奏人才的培养,当地很多学生考上国内音乐学院。还自发修建了竹笛历史博物馆、设立“明礼学艺、薪火相传”竹笛制作拜师仪式等。

  在铜岭桥村,放眼望去,青山脚下,竹影婆娑,别墅林立,每家的小院内都停着几辆轿车。作坊里隐约传来机器打磨声和清悦的竹笛声。显而易见,竹笛产业给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这样,我们不断往返于余杭区和市中心之间,仔细查看活动场地,对接好各个环节,规划行程路线,并及时向领导汇报,最后形成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等待大队伍的到来!
行家盛赞玉屏箫笛
  随着活动时间临近,杭州气温骤升,39℃上下的天气持续多日,玉屏箫笛在杭州的展览也热闹非凡。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箫笛,不仅音质优良,制作工艺更是令人叫绝,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7月26日下午,在余杭大酒店箫笛产品展厅内,一位来自湖南的夏令营营员不住地赞叹。
  这天,著名的竹笛艺术家周林生举办夏令营讲座,介绍了玉屏箫笛的历史,以及平箫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为国争光的过程,引起了营员们极大的兴趣,围在箫笛展柜前欣赏、吹奏、把玩。
  玉屏箫笛厂、刘崑山箫笛社、箫笛世家、玉屏箫笛行四个厂家的技师应接不暇,现场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屏箫笛的精髓——雕刻技艺。
  一位来自陕西咸阳的中年人,在刘崑山箫笛社展柜前精挑细选,以200元钱买了一支洞箫半成品,即兴作了一副对联“玉屏洞箫美名扬,咸阳胜迹留千古”。并请刘崑山箫笛社吴继红现场将对联雕刻在箫上。只见吴继红拿着刻刀嚓嚓数十刀,如行云流水,字体古朴流畅,浑然天成。这位中年人惊叹不已,拿着洞箫不住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图片

演出现场



  女雕刻师吴琼是县箫笛厂派出的代表,巾帼不让须眉,她神色自若,一双纤纤细手游刃有余,几下功夫,笛上就现出一只飞凤雏形,线条细如发丝。旁观的几个小朋友屏住呼吸,生怕一出粗气就会刀走偏锋,破坏了这件艺术品。
  箫笛行展柜前更是热闹。来自上海、河南的三位箫笛演奏者各拿着一支箫,从看雕刻到试音质,从箫笛制作说到吹奏,谈得兴起,三人索性与蔡平大姐合奏一曲《彩云追月》,箫声委婉曲折、优雅动听。
  箫笛世家的姚茂芳只带了一支扁箫和一套笛子,却成了此次活动的最大赢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维良本来自带了一支表演用的箫。在演出开始前,看见这支扁箫古色古香,竹材天然扁圆,箫上刻一条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张教授拿上就爱不释手,试吹了一下音质也非常好,马上掏出1000元要买下。姚茂芳受宠若惊:“张老师,您尽管拿去用。您喜欢这支箫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结果,张教授临时改用这支箫登台演奏,并介绍是出自玉屏制箫师姚茂芳之手。晚会一结束,一位客人用1000元将姚茂芳剩下的一套笛子买下。
文化大餐美轮美奂
  27日晚上7点30分,浙江音乐厅,回荡着欢快悠扬的箫笛声,一曲《笛乡欢歌》拉开了晚会序幕。一个个精彩的节目相继登台,让当地部分知名企业家及500余名观众在酷暑中感受到了一缕来自侗乡的清凉。
  箫笛演奏《寒山僧踪》《侗家山歌唱不完》《乡歌》,时而低沉委婉、如泣如诉,时而明亮欢快、高亢激昂,令全场观众如醉如痴、如梦如幻,暂时远离都市的喧嚣,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舞蹈《刮麻姑娘》《笛韵》以明快的节奏、婀娜的舞姿,展示了侗乡人民勤劳质朴、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县艺术团姚群演唱的《箫笛声声》,旋律优美、歌声甜亮,向观众展现了“流水如玉·青山似屏”的美丽画卷,赢得满堂喝彩。吴昌宇等人演唱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蝉之歌》,模拟大自然中的蝉鸣声、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自然舒缓。不少观众跑上舞台,跟着旋律载歌载舞,将晚会推向高潮。

  张维良教授用箫笛世家姚茂芳制作的扁箫演奏一曲《平沙落雁》,全曲委婉流畅,清新隽永,箫音袅袅,如秋风拂落叶,意境悠远,观众被张教授精湛的技艺和平箫优美的音质深深折服。
  著名箫笛演奏家刘森,有着“葫芦丝王子”之称的李春华受邀到场助兴,分别演奏了《梦中的港湾》《侗乡之夜》,为晚会增色不少。
  现场,铜岭桥制笛师丁小明将亲手制作的一支长达三米的莽笛赠予我县,作为玉屏和铜岭桥友谊的象征。此莽笛现珍藏于玉屏箫笛博物馆。
箫笛引来凤凰栖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此次活动的一大特色。27日下午,县四大班子领导在杭州市黄龙饭店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来自浙江、福建两省各地 120余客商参加。时任县人民政府县长刘云友主持会议。时任县委书记杨春光现场推荐:玉屏“县小门大、人少路宽”,具有“一小四大”(小县大交通、小县大能源、小县大市场、小县,大开放)的比较优势,招商政策优惠,投资环境优越,真诚欢迎广大客商到玉屏旅游观光、投资兴业。以“你帮我发展、我助你发财”的理念,达到“双赢”的目的。

  时任玉屏经济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姚先国也光临现场。他介绍说,玉屏具有独特的优势,县领导班子具有发展的眼光,工业经济有一定基础,体制创新卓有成效,是理想投资地。他认为,玉屏到浙江招商是选对了地方,浙江最大的优势是企业家多、工业发达、技术领先。但是资源匮乏,到玉屏投资可使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县领导与客商进行交流互动,客商比较关注的是土地使用价、税费减免、工业电价等。县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作出了细致的答复,表示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客商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对确有投资意向的大项目可“一事一议”。
  经过交流互动,客商普遍认为:玉屏区位优越,是中部与西南的接合部,客流物流量大;电力资源丰富,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桥头堡;环境优美,生态平衡,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领导班子团结,招商政策优惠,是投资的理想之地。最终,来自宣城市华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等 9位商家与我县签订了投资项目,项目涉及制造业、娱乐休闲、饮用水加工等。
  时光荏苒!不觉间,玉屏箫笛走进杭州文化展演活动已经过去15年了,感觉铜岭桥村的很多做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抱团发展。虽然有大小作坊100多家,但是在铜音和铜声两家合家社的带领下,互不排斥,团结协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二是技术创新。从来不以行业老大自傲,经常邀请周林生等制作大家及演奏家作技术指导,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三是文化交流。民间自发举办竹笛艺术展演、全国竹笛邀请赛、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中国竹笛艺术大师讲座等活动。提高了知名度,营造了艺术氛围。
  当然,玉屏也有令铜岭桥人羡慕不已的,那就是玉屏箫笛不可复制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就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扶持力度。这些年,我时常在想,如果玉屏有一万亩竹林,或者目之所及处皆有竹,既提升了城市品位,又解决了竹材问题,那么“中国箫笛之乡”的第一感观就更强烈了!
  (作者系玉屏自治县原文联主席)

【相关链接】

玉屏箫笛甲天下
玉屏箫笛历史上的5家“山”字号
箫笛精粹归故里
传统玉屏箫的形制及音色特征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玉屏箫笛雕刻技艺
玉屏箫笛图案设计及雕刻技艺的演变
玉屏箫笛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始末
忆玉屏首届箫笛艺术节

箫笛群英会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