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
X
X
新闻中心
新闻头条
玉屏要闻
专题栏目
部门动态
国际国内
通知公告
人事信息
社会写真
乡镇新闻
乡镇新闻
玉屏视频
玉屏新闻
侗语新闻联播
专题视频
热点专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改革开放闯新路
牢记嘱托闯新路 满怀信心向未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党纪学习教育
玉屏40年
2025玉屏两会
2025新春走基层
强国复兴有我
实现乡村振兴
奋斗者·正青春
文化中国行
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共享健康美好生活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时事评论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传统艺术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全民普法
玉屏乡村振兴公益广告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贵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主题活动
携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图说玉屏
图片新闻
侗族风情
摄影之家
自然风光
领导信箱
玉屏文艺
玩转玉屏
经典推荐
吃喝玩乐
便民资讯
旅游资讯
玉屏微生活
曝光台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头条
>
玉屏城市公共交通“三步”曲
作者:杨长银
发布时间:2025-04-07 09:14:25
1743988465970
作者:杨长银
编辑:杨可佳
责任编辑:季佩佩
校对:吴兆宁
审核:覃嵩松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玉屏,从平溪卫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也曾有极少数人骑马或坐轿子出行,但那是富人的特权。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家的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广大农村生产力仍然很落后,大多数老百姓的短途运输主要靠肩挑背驮。城镇也不大,人们上下班、走亲访友以及学生去学校完全靠步行。
到了1978年,随着载人马车的兴起并服务大众,玉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马车到机动三轮车,再到出租车,实现了从原始落后到现代化的华丽转身。
马车慢慢游 赶路人发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改革开放就像一场史无前例的春风,吹遍祖国的神州大地,全党的工作重心随之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让沉寂十年的中国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在广大农村,人们的思想解放后,热情也高涨起来,劳动积极性得到迅速提高,已不满足于耕种那一亩三分地。
在改革开放大潮激荡下,一部分头脑灵活的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和进城做小生意。那个时期,铜仁地区交通还很落后,整个地区只有湘黔铁路过境玉屏,并在玉屏设立地级火车站,全区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大中专学生、国家工作人员出差的往返都要经玉屏中转或暂住(买不到火车票),客流量比较大,火车站与老汽车站一带的餐饮与旅店生意非常红火,每到春运时节常常是人满为患、一铺难求。而往返于玉屏县城与火车站的公共交通工具几乎没有,人们的出行受到极大的制约。也就是在那时,铜仁地区首辆往返于玉屏县城和玉屏火车站之间接送旅客的“马车的士”应运而生。
马车拉客
“马车的士”的制作较为简单,一辆平板车的基本构件稍加改装,把中间部分木板降低放在车轴上固定,两边的座凳固定在车轴上的角钢上(车厢与车轴之间相连接的承重部件),有点类似机动车的承重桥,在两边座凳的四个角竖起四根约1.2米高的木杆,木杆上固定一个重量很轻的木质顶棚,在顶棚上蒙上两层有条纹且防水的编织袋布,一辆成本1000多元,车体有如一段水渠形状的“马车的士”便由纯手工制作完成。再加上2000多元的一匹马,一辆无需驾照、无需备案登记、无需营业执照、无需就业培训、无需行业规章等的“马车的士”就可以上路运营了。
那时连接火车站与县城的公路只有两条。一条是火车站经煤炭垅(现交警大队处)、教场坝铁路家属区、铁路医院、原煤建公司(现富华酒楼处)入城东门。这条道路较为平直,为水泥路面。但铁路医院至煤建公司这段路,要下一段十来米的陡坡,过一座很窄的石拱桥(为明初所建,名渡滨桥,1694年重修,现为贵阳大酒店处),再上一段缓坡才入城。另一条是火车站经煤炭垅下岩湾、原道班房、通河桥、原汽车站入街心花园,整条路都是下坡,为沥青路面。
由于投资不大,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每天都有现金收益可以灵活支配,比起务农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有这么多好处,一部分农民纷纷效仿,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增加到几百辆,最高峰曾经达到800多辆。而往返于火车站与县城之间的客流量是相对稳定有限的,这样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一部分车主就进城招揽生意,比如帮助店主运输货物、帮助工地拉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缓解供大于求的难题。
经济条件的好转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过去舍不得花钱,立足于自己解决问题。现在收入增加了,就都想花点钱换取人的舒适度。自从有了马车,人们去火车站乘坐火车或从火车站返城,雇个马车是必须的,而且费用也不高,每人5角钱。因为人们出行总有一两个包包,坐上马车比走路省力和舒服多了。后来,人们买菜、买米、买煤、上学、城郊走亲访友都离不开马车。
“马车的士”虽然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它的安全性不高。由于是以马匹为动力,制作粗糙,没有制动,也不能拉得太重,否则会失去平衡,尤其是上陡坡会出现乘客后倾从马车上滑出的危险。马也不能跑得太快,稍有失蹄,就会造成人仰马翻的事故。其次是舒适度很差。马跑起来时马车也随之起伏颠簸,乘客也跟着起伏颠簸。车棚还会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恐惧。一趟行程下来,臀部疼得受不了。遇到刮风下雨,“马车的士”就要停运。第三是严重污染城市道路。几百辆马车在县城运营,街道上经常看到马粪、马尿,很不卫生。后来环卫部门要求整改,车主就在马屁股后面的两根车辕之间系上一条类似大号毛巾状的编织物,马粪一拉出来直接掉进里面篼着。虽然马粪解决了,但马尿却无法解决。而且篼着的马粪散发出的臭味也让乘客很不舒服。第四是马车的速度慢,比人们步行快不了多少。不赶火车,坐个马车慢点无所谓。如果要坐“马车的士”赶火车,跑快点担心不安全,慢点走又担心赶不上,真是愁坏了乘客。所以,人们又给“马车的士”取了一绰号叫“慢慢游”。
三轮车虽快 安全有危害
由于“马车的士”的种种缺陷,20世纪90年代初期,便很快被载人三轮摩托车所取代,人们简称为“摩的”。
那时,北门桥早已通车,县城面积扩大了一倍,三轮摩托车除了动力强劲、跑得快、跑得远、有雨棚、城内跑一趟每人只要1元钱这些优势外,在逐渐扩大的县城范围更显得有用武之地。但是它的门槛比马车要高出不少,车辆购置费当时的市价大概在6000—10000元(因品牌而异),还要考驾照并在县交警大队登记备案。所以,过去经营“马车的士”的人员只有年轻的那一部分顺利转行,年纪大的就自然退出这个曾经给他们带来财富和荣光的行业。
三轮车
“摩的”确实快,每小时能达到50至60公里。因此他们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遍及县城的各个角落、各乡镇村寨甚至外县。广阔的市场也给“摩的”驾驶员带来丰厚的收入,一天下来大约有40至80元左右的净收入,而同期一个普通国家公职人员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在300元左右。当时管理也不是很严格,少数公职人员白天上班,晚上就悄悄地去跑“摩的”,少数勤劳而又节俭的人因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的买门面,有的买商品房。尽管“摩的”成本高,但受收入可观的吸引,“摩的”行业也曾迅速发展壮大,最高时达400多辆。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开始起飞,催生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庞大的“摩的”队伍也自觉地肩负起它的历史使命,从火车站接回前来玉屏的客人,又把需要从玉屏出发奔赴全国各地的客人送到火车站。除此之外,穿行于县城、乡村、工地、商场、医院、学校之间的“摩的”,招手即停,给行动不便的人、生病需要就医的人、赶时间上班上学的人、采购东西过重拎不动的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摩的”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食盐一样,一餐可无,但长久缺少它生活必然无味。
由于“摩的”驾驶员多数文化素质较低,上岗前未接受过任何培训,他们的安全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制意识都比较淡薄,运营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可避免。首先是交通事故多发。20世纪90年代初期,县城道路还没有红绿信号灯,所以“摩的”的速度都比较快,主要是为了多拉快跑,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由于“摩的”自身结构的缺陷,只有三个车轮,在转弯时容易侧翻。特别是行驶中突然遇到下大雨,驾驶员要一心多用,既要看路,又要掌方向,还要用手推动雨刮器刮雨,这时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平常彼此间为了争抢客源,发生剐蹭的情况那也是家常便饭。其次是乱停乱放,影响城市文明形象。还有就是行人过斑马线与行人抢道,危及行人安全。第三是没有强制安全保险,又是个体经营行为,发生交通事故后有的车主逃逸,有的车主虽然没有逃逸,却以种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第四是没有空调,夏天热、冬天冷,舒适性很差。
的士好又快 出行人都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租车率先在大城市普及并向中小城市拓展,玉屏也迅速跟进,取缔“摩的”的呼声很高,引入轿车出租车也是瓜熟蒂落的事情。但是,考虑到300多名“摩的”驾驶员要平稳退出,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于2005年12月14日正式取缔“摩的”,302名从业人员平稳退出。三天之内,300多辆“摩的”全部回收报废,工作非常顺利。据当时的“三轮车”协会的人员说,这在全区乃至全省都是少有的。
的士
玉屏昕昕出租汽车公司于2005年12月1日成立,12月20日正式营业,有80辆出租车投入运营,购车加上经营权共10.8万元,所使用的车型为长安铃木旗下的羚羊,排量1.3升,城内单人起步价最初为2元,后来调至4元,平均油耗每公里为0.4至0.5元。车型属于紧凑型,非常适合穿大街行小巷,而且节油,深受驾驶员的喜爱,经济效益非常不错。刚开始运营那几年,的士转让价格节节攀升,一度达到30万元左右。2014年又成立了一家公司,名称为箫乡出租汽车公司,有46辆出租车投入运营。
出租车开通后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首选。因为风雨桥、沙湾大桥、茅坪大桥相继通车,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城面积迅速扩大到几十平方公里并与大龙经济开发区连成一片,人们的工作单位随之外溢,迫切需要便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出租车生逢其时。同时,与过去的交通工具相比,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乘坐的舒适性、安全性显著提高。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风,除了像2008年那种严重的凝冻天气外,基本上可以做到通行无阻。而且现在是公司化经营,各种保险措施完善,即使发生交通事故,有出租公司和保险公司兜底,乘客的权益也是有保障的。
二是价格便宜。尽管汽油价格不断上涨,从当时的4.2至4.45元(分别为90号、92号)上涨到现在的8元多,但出租车价格多年来都没有涨过价,可谓是地地道道的良心服务行业。
三是服务质量逐年提升。两家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管理,相继出台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车辆月检制度》《出租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三不”(不拒载、不乱收费、不说忌语)、“四要”(要扶老携幼、要拾金不昧、要救死扶伤、要见义勇为)、“五做到”(语言文明、仪表文明、行车文明、车容文明、经营文明)等行业规定。乘客有投诉,公司必受理,多年来未发生过驾驶员与乘客的法律纠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公司出租驾驶员拾到乘客遗落在车上的现金、手机、证件、钥匙等贵重物品不计其数,均一一归还或上交公司,拾金不昧蔚然成风,还涌现出许多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
四是招手即停,说走就走。对于没有私家车的人出行是一种方便,对于一些有私家车的人出行,也是一种超脱。因为现在私家车太多,在繁华的商业区很难找到停车位,有的甚至禁停,开车不如打的方便。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极大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安全、舒适的服务。
五是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明显降低。过去“摩的”加速会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并排放出浓烟,污染空气。现在,这种现象已经一去不返了。自2022年开始,两家公司陆续更换新能源车型,128辆燃油车已有125辆更换完毕。新能源车投入运营后,没有废气排放,没有噪声污染,总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为喧嚣的城市增添一份默默地关爱。
当然,出租车也有不足之处,稍不注意就容易超速。虽然出租车的稳定性、安全性有了显著提高,但超速肯定会给乘客带来危险。刚运营那几年,监控设施没有跟上,因超速导致出租车发生碰撞、追尾、侧翻、撞伤行人等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现在,高速公路、国道都安装了监控设施,还有流动的测速装置。城区在交叉路口安装了红、绿信号灯,在一些重要路段、重点区域也安装了监控设施,车辆超速行驶现象直线下降,出租车更不敢违规,不能快、不敢快已经成为他们头脑中的铁律,因为违法成本太大。
此外,自2011年8月县全通汽车运输公司开通了县城至各个乡镇、较大行政村的公交车,2018年又把燃油车更换为新能源公交车。截至2023年元月,县城开通了至乡镇、行政村、邻县岑巩思旸镇、镇远羊坪镇等23条公交线路,共有68辆公交车投入运营。2023年10月,县政协通过“园区协商”,新增开通了8辆新能源公交车,从县城到铜仁高铁南站、大龙开发区,解决了玉屏、大龙两个开开发区1万多名务工人员的出行难题。公交车的班次是固定的,价格是亲民的,极大地方便了农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往来,是安全出行而又经济实惠的首选。
城市公交虽然是公民出行的代步工具,但也是玉屏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几十年来,玉屏城市公交从“慢慢游”到“摩的”再到“的士”升级换代, 从快不了到不能快的嬗变,从一个侧面也体现玉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城市文明的进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型的、更加安全环保、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一定会未来可期,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系玉屏自治县政协退休干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