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余粮”变“钱票” 助农增收笑开颜

作者:玉屏融媒体中心记者:雷磊波、唐丹妮、王鑫
编辑:季佩佩
责任编辑:吴兆宁
校对:杨可佳
审核:赵林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余粮”变“钱票” 助农增收笑开颜
  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帮助村民推销当地农特产品,让农户的生产收益有了更多升值空间,跑出强村富民“加速度”。
图片
  “阿姨,我来你家看看酸辣椒泡得如何了,看能不能帮你卖出去。”
  “味道和卖相都不错,直播的时候非常好卖,就是量少了些。”
  ……
图片
  近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甘龙村,该村的村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上门探寻卖相好、有价值的农产品,帮助村民将家中的“余粮”变为可增收的“钱票”。这次他们来到村民杨光菊家,对该户自制的酸菜、泡椒生产环境卫生进行了测评,并取出部分泡椒现场品尝和点评。
图片
  “村民家中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们从村民制作农产品源头进行探寻,严把质量关,打造属于甘龙村自己的品牌。”甘龙村驻村第一书记金芃“化身”为美食博主,他一边认真品尝泡椒,一边鼓励农户扩大生产规模。
图片
  杨光菊家自制的酸辣椒在村里远近闻名,多年以来她家一直有自制酸辣椒的习惯,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家传统手艺也能在网上卖得火热,不仅增加了额外收入,还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去年我们家制作了400多斤的泡椒、酸菜和糟辣子,加在一起总共卖了2000多块钱呢!”杨光菊笑着说,在村里的帮助下不愁销路,坚定了她扩大生产量的决心。
图片
  今年,朱家场镇以甘龙村为核心的“鄉遇探村队”正式成立,通过入户探寻,摸清村里特色产品家底,以直播形式推广油茶、黄桃、羊肚菌、腊制品等本地农产品,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
图片
  “我们根据每个村的特色亮点,整合资源,用短视频方式展现朱家场镇各村的自然风光、侗族文化、特色产业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IP形象。”朱家场镇甘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敦云说,接下来,将组织专业拍摄团队、电商运营团队、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同时,邀请专业摄影师、编导和网红主播等进行培训指导,提升宣传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
  截至目前,甘龙村通过“电商+特色产业”模式,开展抖音直播带货50余场,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大米5万余斤、鸡蛋3万余个、黄桃1.5万余斤,带动甘龙村及周边百姓实现增收致富。同时,打造了“甘龙大米”品牌,积极推动大米品牌的市场化,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图片
  “目前,全镇已创建强村富民公司1家、星级工坊5个、产业基地18个,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36.23万元,收益435.73万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构建‘强村富民公司+村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强村富民工坊+农户’的模式,以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强村富民,实现乡村振兴。”朱家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