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
联合智联招聘发布
《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贵阳在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中
以第25位次上榜
展现出良好的人才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
2024年以来,贵阳通过持续打造“筑才”品牌、实施人才行动、搭建人才平台、优化人才政策、健全人才机制,加快建设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城市人才吸引力、承载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人口增长和人才集聚的同频共振。
一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人才的聚集。2024年,贵阳人口总量达660.25万人,常住人口增加19.96万人,在已公布人口数据的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一;人才总量增加13万人、达到151.5万人,占全省的22%,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2024年,贵阳生产总值达5777.41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择一座城而居,不仅要看GDP,还要看“生活友好度”。
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创新创造。2024年,贵阳积极打造人才信息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四城”联动平台,推动人才工作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建设人才信息平台,汇集4000余万条人才数据资源,打造可视化“智慧人才”驾驶舱、指挥舱,人才服务更加精准。建设人才服务平台,支持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一园三区”累计入驻机构102家,累计营收达到138.38亿元,服务企业3.91万家。成立贵州省首个市级人才集团,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着力打造全国一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设“四城”联动平台,发挥贵州科学城、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等科研、产业、人才优势,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协同转化科技成果82项,四城市场主体达到2.1万户,人才总量达到9.36万人。
并紧盯重点产业,加快制造业、大数据、乡村振兴等人才集聚,新增产业人才5.46万人;紧盯重点领域,聚焦教育、医疗、科技等重点领域,引进教师1738人,选拔培养“黔灵名师”和省市骨干教师等838人,引进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204人,科研人员占全省比例超过50%。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其中,贵安新区直管区生产总值连续6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长,增速达21.1%、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新能源汽车产量对全省汽车制造业的贡献率达92%以上,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发展势头强劲,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5.3,为人才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吸引了新质人才的流入。
2024年,贵阳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聚焦“卡、钱、户、房、岗”五大要素,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制定出台人才新政23条,让各类人才在贵阳贵安创业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在“钱”方面,毕业生按学历层次享受安家费及创业补贴、场地租赁费用补贴,还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发放50元—100元/人/天实习补贴。对高校每年发放最高30万元的留筑经费奖励。
在“户”方面,实行“零门槛”落户,7×24小时即时办理。
在“房”方面,一是“免费住”,B类以上筑才卡持卡人可免费入住高级人才公寓;二是“便利租”,来筑求职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拎包入住“筑梦驿站”最长30天;三是“补贴租”,为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提供租房补贴;四是“优惠购”,人才购房最高享受备案价下浮10%的优惠,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150万元,发放1—5万元的购房补贴。
在“岗”方面,支持企业稳岗拓岗,对企业引进人才给予薪酬补贴;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效好的企业,发放最高10万元的引才奖励。
2024年,贵阳轨道交通S1线开通运营,实现贵安新区与老城区快速连通;一个个“15分钟生活圈”建成,新增大量停车位,智慧化改造农贸市场,大规模改造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太平路、新印1950等让城市旧貌换新颜;引进各类首店258个,创新时尚型消费供给;举办贵阳路边音乐会、音乐节、演唱会,让城市空间充满活力……当硬设施与软服务交织成网,形成良好“生态”,贵阳贵安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故事持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