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从菜鸟到“活地图”,玉屏胡强34年硬核守护城市“血管”

作者:记者:杨丽娜、杨瑾如(实习)
编辑:季佩佩
责任编辑:徐雪
校对:杨可佳
审核:覃嵩松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玉屏的供水战线上,有这样一位“幕后英雄”,他34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用精湛技艺与赤诚担当守护着城市的供水“生命线”,他就是贵州黔东水务有限公司管网部经理、抢修员——胡强。

图片

工作中的胡强

  1974年出生的胡强,自1991年踏入供水行业以来,便与供水管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一名普通学徒起步,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日复一日的钻研,他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34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供水抢修一线,用双脚丈量着玉屏城区地下七百余公里供水管网的每一寸土地,成为同事们口中的“活地图”。无论是炎炎烈日下的紧急抢修,还是寒风凛冽中的深夜出勤,胡强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用行动诠释着“供水人”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

工作中的胡强

  2024年6月,玉屏遭遇特大洪灾,城市供水管网遭受重创。面对险情,胡强主动请缨,带领突击队连续奋战多日。在齐腰深的洪水中,他一次次潜入浑浊的水下排查故障,用双手清理堵塞的管道,用肩膀扛起沉重的设备。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抢修了多处关键节点,保障了近2万群众的基本用水需求。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让胡强“城市血脉守护者”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在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总是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水务人的责任担当。”贵州黔东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林说,胡强不仅在工作担当上突出,在技术创新研发上,更是水务系统的技术标杆,研发独创的'三维定位法'大幅提升了抢修效率推动水务技术高质量发展。

  刘林口中的“三维定位法”,即通过空间坐标与管网布局的精准匹配,将抢修响应速度提升40%,让故障点无处遁形同时,胡强还研发了“老旧管网快速修复工艺”,采用模块化设计与新型材料,使抢修时长缩短30%,极大降低了对居民用水的影响

图片

工作中的胡强

  家住平溪街道玉华小区的殷家辉小区的水管老化导致经常漏水问题困扰已久胡强与同事的高效维修,让他感叹水管维修速度之快。

  “胡师傅带着团队给我们更换了全新的高质量水管,特别专业,效率也很好彻底解决漏水烦恼。”殷家辉称赞道。

  工作以来,胡强一直注重技术的革新。他首创的“三级网格巡检机制”融合物联网技术,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立体化防控体系,近五年累计排查隐患1200余处,减少爆管事故60%,节水达12万吨,为企业节约维护成本逾100万元。

图片

工作中的胡强

  同时,胡强深知技术的传承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他积极推动“传帮带”,独创“五步教学法”——“应急响应与现场评估、切断水源与排空管道、安全防护与现场处理、精准抢修与管道修复、测试恢复与后续跟进”,以系统化、场景化的方式培养新人。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22名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成为供水事业的中坚力量。这些“徒弟”们不仅掌握了精湛技艺,更传承了胡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

  胡强的敬业与无私收获了肯定。2022年,他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25年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表彰。

  “今后,我将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及时解决供水问题,提升用户满意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供水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胡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