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泥土中的坚守:黄秀明与何腾飞的驻村深情

作者:玉屏融媒体中心记者:黄乐、姚雪
编辑:徐雪
责任编辑:季佩佩
校对:吴兆宁
审核:覃嵩松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群众身边的主心骨,他们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的期盼,在基层沃土上“深耕细作”、在实干苦干中“破茧成蝶”,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黄秀明、何腾飞的驻村奋斗故事。


  在亚鱼乡沙子坳村,总能看到一个脸上常露笑容、身穿休闲服的年轻人,或在产业基地指导生产,或在党群服务中心谋划发展,他就是玉屏住房城乡建设局派驻亚鱼乡沙子坳村第一书记黄秀明。

  第二次驻村的黄秀明来到了亚鱼乡沙子坳村,有着丰富驻村经验的他深刻感悟到:“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支部。”

  黄秀明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就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2023年以来,他带头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开展“三学活动——集中研讨学、考察交流学、现场教育学,累计举办30余场。通过补选支部副书记1名、委员2名,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2次,村党支部战斗力明显提升。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沙子坳村拥有800余亩黄桃基地,但销售难题一直困扰着种植户。黄秀明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摸清产量底数,开辟线上销售新渠道。

  “黄书记非常关心我们的产业发展情况,经常来果园查看黄桃长势,销售季更是全力帮我们销售黄桃村民龙永碧说,“去年通过他的渠道,帮我们卖了2万多元。
  两年的倾情付出,黄秀明用实干赢得认可。2024年,他荣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驻村工作虽已结束,但他表示:“这段经历让我收获宝贵经验,我会把这些基层智慧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为侗乡发展贡献力量。

  和黄秀明一样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还有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派驻田坪镇白果村的第一书记何腾飞。见到他时,他正在与白果村新一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崔琼查看古井的卫生情况。“崔书记,这口井要定期清理青苔,保持水源清洁。何腾飞认真地交代着。这个简单的场景,见证着乡村振兴路上的薪火相传。

  2023年5月,何腾飞主动请缨到田坪镇白果村。回忆起初到时的情景,他坦言:“既激动又忐忑,生怕自己经验不足、能力不够,不能给村里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带着这份责任感,何腾飞拿起笔记本,同村“两委”开始走村串户。一个月内,他走访了全村279户982人,其中脱贫户38户,117人,监测对象10户37人。通过面对面交流,他不仅摸清了村情,更发现了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

  走访过程中,何腾飞注意到村里10余口古井都缺乏照明设备,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他立即多方协调,争取到2万元帮扶资金,为每口古井都安装了路灯,切实改善了村里的照明环境,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

田坪镇白果村的白茶产业

  何腾飞深知,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他针对白果村实际情况,制定了产业发展战略:夯实白果村白茶产业基础,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及党建帮扶资金100万元,修建茶叶加工厂、产业道路,安装喷灌系统等,推进白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开辟羊肚菌新赛道,对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获取资金和技术支持,流转20亩土地发展羊肚菌种植。2024年采收鲜菇6000余斤,村集体经济创收20余万元,带动300余人次务工,户均增收3500元。

  两年的驻村时光转瞬即逝。临别时,何腾飞说:“看到白果村有了自己的五星级茶叶加工厂和食用菌生产车间,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相信下一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定能用心用情做好村里面的帮扶工作。

  如今,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仍在继续。新一任的第一书记们接过接力棒,他们正以同样的热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