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太子参成熟季,在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新店村的姚沅富家庭农场里,群众正抢抓农时,采挖太子参。
田间地头,挖参、抖泥、装筐,务工群众动作麻利,不一会儿,一根根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太子参便堆满了竹筐。
太子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健脾、生津润肺等功效,市场需求稳定。这一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务工群众姚本碧说:“这里离家近,老板也很好,有活就会喊我们来,一天有一百多块钱。”
据悉,该农场采用林下种植模式,在梨树下套种太子参10余亩,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一地双收”的效益增倍。今年该农场太子参长势较好,亩产量可达1000斤左右,亩产值约8000元。
姚沅富说:“从7月7日开始采收,预计半个月完成采收,主要销往黔东南黄平、施秉等地。”
近年来,玉屏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太子参、白芨、百合等特色中药材产业。今年,全县各乡镇共种植太子参3045.5亩,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