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贵州:积极稳妥开展澄清正名工作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作者: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徐雪
责任编辑:季佩佩
校对:吴兆宁
审核:覃嵩松
来源:贵州日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71.jpg


  “纪委公开为我澄清正名,还了我清白,现在心里不堵了,工作也有了干劲。”前不久,面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黔东南州锦屏县某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陶某某说。

  

  此前,锦屏县纪委监委收到一起信访举报,反映陶某某在任某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期间,利用职权贪污补偿款等问题。因举报内容详实,涉及金额较大,县纪委监委迅速成立调查组,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相关人员、调取财务账目等方式,展开全面深入调查。经核查,举报内容均不属实。为及时消除不实举报对陶某某造成的不良影响,县纪委监委制发澄清正名函并召开澄清正名会议,对相关失实检举控告进行了澄清正名。


62.jpg

黔东南州锦屏县纪委监委坚持审慎稳妥的原则,采取当面告知、书面通知、会议通报等方式,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干部开展澄清正名。 龙文丽 摄

  

  “为受到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澄清正名,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重要指示要求的重要举措。”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失实检举控告及时予以澄清,就是要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作为、不怕事、敢干事。

  

  坚持将澄清正名工作作为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的重要抓手,省纪委全会、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等重要会议多次就做好澄清正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省纪委监委制定出台《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处置诬告陷害和开展澄清正名实施办法》,对处置诬告陷害和开展澄清正名工作的对象、条件、程序、方式等进行细化,同时把处置诬告陷害和开展澄清正名文件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监督检查,强化对各地开展澄清正名工作的督促指导。

  

  坚持审慎稳妥、严格程序开展澄清正名。在开展澄清正名工作前,严格把握澄清正名的对象和适用情形,综合研判澄清对象身份,日常工作表现和所在地区、单位和部门的政治生态,被检举控告人有关问题线索情况和处置结果、廉政档案情况、一贯表现、群众口碑等,准确把握4类应当予以澄清的情形和4类一般不宜澄清的情形,将“检举控告失实”和“受到或可能受到不良影响”作为开展澄清正名工作的前提条件,对确有必要澄清的,在一定范围内澄清。

  

  在澄清方式上,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检举控告内容、影响程度、影响范围等,分别采取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以及其他方式等,切实消除因被诬告陷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不久前,一纸澄清正名的书面通报,让意志消沉的六盘水市钟山区某街道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史某某对工作重拾信心。此前,有人反映史某某在工作中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等问题。收到信访件后,区纪委监委对反映的问题开展核查,经多方走访、调查取证,发现举报不实。区纪委监委经过深入分析研判,采取书面通报的方式对史某某受到不实举报一事进行澄清正名。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澄清正名工作始终,引导被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消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群众监督,激励其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我们注意听取澄清对象的思想认识及表态,提醒澄清对象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讲清澄清情况和个人思想认识,引导其放下思想包袱、正确对待群众监督,必要时通过适当方式开展回访,了解澄清对象的工作表现、思想认识等情况,确保澄清正名工作取得实效。”黔南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度,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为27名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开展澄清正名,保持多层级、多领域、广覆盖的良好态势。

  

  为认真做好澄清正名“后半篇文章”,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单位之间的衔接配合,建立线索移送、协作配合机制,切实将澄清正名成果运用到干部考核考察、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工作中,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维护党员干部正当权益,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是组织的信任,让我敢于放开手工作。”提及组织为自己开展澄清正名一事,已被提拔担任毕节市纳雍县某中学党委书记的莫某感触颇深。

  

  此前,担任该校党委副书记的莫某受人诬告。县纪委监委开展调查核实后,及时为其澄清正名,并追究了诬告陷害者的责任。此后,莫某更加努力开展工作,后因工作出色得到提拔重用。


61.jpg

黔西南州晴隆县纪委监委通过设置流动接访点、印发宣传手册等,引导正确行使检举控告权。龙昌琳 摄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发现和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强化教育震慑。同时,加强对澄清工作的跟踪分析,注意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细化工作制度,逐步形成长效机制。黔南州三都自治县制定印发《严厉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的十条措施》,根据诬告陷害人身份和造成的后果等不同情形,明确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应责任的规定,让诬告者付出代价,为清白干事者撑腰鼓劲。遵义市务川自治县纪委监委探索构建“132”工作机制,即一个信访举报台账、“三方联合”审查评估、公开澄清与跟踪回访双管齐下,及时为遭受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对诬告陷害者亮剑,不断释放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信号。

  

  “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既要鼓励群众监督,强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又要为受到错告甚至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还以清白,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激励担当的干事氛围。”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黔清风

视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 侯萌 贺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