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650万斤!玉屏黄桃甜蜜上市!

作者:来源:微铜仁
编辑:徐雪
责任编辑:季佩佩
校对:吴兆宁
审核:覃嵩松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仲夏时节,玉屏侗族自治县23个黄桃基地硕果压枝,650万斤黄桃陆续上市。“中国黄桃之乡”正通过冷链物流升级、电商渠道拓展、溯源码赋能和地域品牌塑造,让“小黄桃”成为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产业”。


图片


合作社筑基
规模化种植筑牢产业根基



 在朱家场镇混寨村稀优水果基地,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打包,现场一派丰收景象。“我们基地从2014年的120亩,发展到现在的440多亩规模,流转了附近5个行政村144户农户的土地,13名脱贫户在这里长期务工,每年支付工资60余万元、土地流转金15万元。”基地负责人杨德仙介绍,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当地实现了黄桃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统一化销售。


 “这里离家近,能照顾家庭,一个多月收入3000多元,还有土地流转金。”李泽珍的话道出了黄桃产业给村民带来的收益,黄桃让该村从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如今的“富民坡”,该村的蜕变也是玉屏黄桃产业发展的缩影。


图片


物流升级

打通新鲜送达服务“最后一公里”



 物流贵、发货慢、冷链运输等,曾是令果农头疼的问题,今年,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不但物流成本降下来了,物流进合作社、进基地得到有效解决。“我们把服务网点设在黄桃基地门口,从打单、接单到发货全程协同,确保黄桃摘下后以最快速度送达。”京东物流黔东片区经营负责人潘寿林说,随着玉屏黄桃知名度提升,线上订单量逐年增长,物流团队深入基地提供前端保障,通过标准化操作避免错发、漏发,让新鲜黄桃快速送达全国消费者手中。


 近年来,玉屏持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成多个集低温保鲜、动态贮运于一体的仓储基地,配合专业冷链车辆运输,将黄桃保鲜期从传统方式的10天左右延长至20天以上,销售半径从周边省市扩展到全国30多个省份。冷链物流的升级,不仅减少了流通损耗,更让玉屏黄桃“鲜”行千里,实现了“枝头鲜”到“舌尖甜”的无缝衔接。


图片


电商渠道拓展
数字平台激活销售新动能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玉屏的黄桃,果肉金黄,甜度能达到18度以上!”在田坪镇五里桥村黄桃基地,一场抖音直播正在进行,镜头前的黄桃色泽诱人,评论区订单不断。一张桌子、一个手机支架、一部手机,三筐刚采摘的黄桃,新农人姚林的直播带货就这样开始了。


 电商的蓬勃发展让黄桃销售焕发新活力。玉屏黄桃协会引导种植户拥抱数字经济,组织电商培训、搭建销售平台,推动黄桃“触网”上行。数据显示,2024年玉屏黄桃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0%,2025年随着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模式的深入推广,这一比例有望突破50%。从“面对面交易”到“屏对屏下单”,电商渠道的拓展让玉屏黄桃打破地域限制,走进了更多寻常百姓家。


图片


科技与品牌双轮驱动

品质保障夯实产业竞争力



 “每颗黄桃都有‘身份证’,扫码就能看到种植基地、施肥记录、检测报告。”玉屏黄桃协会会长姚沅富拿起一颗贴有地理标志的黄桃介绍,协会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定价”,对黄桃品质严格把关,达不到“八个标准”的果实坚决不予装箱。


 为守护品牌信誉,玉屏市场监管局与黄桃协会协同发力,完成玉屏黄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备案,建立全链条溯源体系,通过专用标识精准追溯产品来源。“我们将加大打假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玉屏黄桃’的市场声誉。”玉屏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欧勇君表示,品质监管与品牌保护并重,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图片


 从规模化种植到数字化流通,从品质管控到品牌塑造,玉屏黄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不仅拓宽了销路、增加了产值,更让黄桃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致富果”。如今,玉屏黄桃正以更优的品质、更广的销路、更强的品牌影响力,书写着黄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来自黔东山区的甜蜜,香飘全国、甜进万家。


 数据显示,2024年,玉屏黄桃标准果园达1.2万亩,产量600余万斤,产值5500万元;2025年产量650万斤以上,预计产值6000万元。


图片


 一颗小果,正托起乡村全面振兴的大梦想。




附:2025年玉屏侗族自治县皇桃种植协会各基地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