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北美弄竹乐 玉屏获良箫

作者:缪宜民
编辑:季佩佩
责任编辑:徐雪
校对:杨可佳
审核:覃嵩松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韩湘子携一管紫金箫云游四海而悟道成仙,八仙法器之一的箫可以让万物生,可以让心平静,之所谓的“紫箫吹度千波静”。作为凡夫俗子的我带着一支玉屏箫漫游海外,品弄于尘世。

  2022年4月,美国停摆了近两年的线下艺文活动渐渐复苏,在首都华盛顿博物馆内举行的两场音乐会中,我都吹奏了一管由舒厚槐先生赠予的玉屏洞箫。每当箫声清越,我就会想起2015年在“纪念玉屏箫笛金奖百年暨相约茶花泉文化活动周”期间的玉屏箫情缘,尤其是与舒厚槐先生相遇时的赠箫情景。

  那是2015年,我应笛箫大师张维良先生的邀请,参加了第二届西南地区箫笛独奏玉屏箫笛邀请赛的活动,担任了评审。我飞越万里,从纽约到上海到贵阳,再坐四小时火车,共历经4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终于到了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第一次来到玉屏,满眼是不一样的风情。箫笛为主题元素的各种装饰随处可见,以箫笛命名的街道,各类箫笛展馆,玉屏的人文景观等都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侗族聚居地,这里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别致典雅,高耸入云的钟鼓楼与跨河而过的风雨桥情韵十分迷人,碧绿的㵲阳河水穿城而过,连绵的武陵山余脉环绕其间。玉屏原来是如此的“流水如玉,青山似屏”,绚烂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又是如此的和谐与共生。

  玉屏作为主办方为了这次的盛大活动做足了功课,考虑周全,精心安排。无论是接待嘉宾的签到,住宿,安排品尝当地的美食,还是侗族姑娘极具特色的热情接待,都让我这个海外游子深感宾至如归。

图片

  演奏家缪宜民(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纽约领事馆总领事黄屏(玉屏籍)

  作为贵州三宝之一的玉屏箫笛历经了400余年的发展,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它以优美的音色与精致的雕刻而闻名于世。记忆中的玉屏箫,是我大约七八岁左右在上海逛豫园城隍庙时看到的样子。当时就觉得制作雕刻非常精美,栩栩如生的飞龙彩凤缠绕其上,一根小小的的竹管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年少技薄,吹奏困难,觉得此箫的律不是听惯了的十二平均律,音好像不准,不太适合当代作品的演奏。后来买了箫也只是挂在家里的墙上作为观赏箫,取南方之“箫”可“消灾”的习俗。前几年回上海看望陆春龄老先生,看到他房里的花瓶里插了两支水竹制作的老玉屏箫,已斑斑发黄,有了“包浆”,想来也是用来赏玩。

  到了玉屏的第二天,我去玉屏自治县竹韵箫笛乐器有限公司的箫笛陈列馆参观,刚好遇到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舒厚槐先生,他拿起一管箫让我鉴音,我惊讶这箫的竹材非常特别,品相好,阴阳紫竹,不仅竹子的密度好,而且制作精良。我试吹了几声,顿时觉得这是一管难得的好箫,发音容易,高低音通透,低音淳厚,手指被呜然箫声震到微麻,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个高音的4音不准。我于是请教了同时在场的笛箫制作大师周林生先生,周当场点拨“把后面的音孔位提高半个音孔”,舒厚槐师傅立刻修补。

  大约十分钟的功夫,问题解决了。我高兴地对舒师傅说“看来这支箫跟我有缘分,什么价格,我要买下。”舒师傅诚恳地说“缪老师如果喜欢的话,就送给你”。推让了好一会儿,最后我接受了舒师傅的赠箫。因受之有愧,我决定请舒师傅帮我定制两管琴箫,他当晚就去仓库找制作琴箫的竹子,但由于时间紧迫,遗憾没在仓库觅到适合制作琴箫的竹子。隔天晚上我又抽空到箫笛陈列馆,买了四支在橱柜里面的样品玉屏龙凤箫和一对玉笛。知新友遇良器可以说是我此行贵州玉屏的一大收获。

  除了新知,还遇到了两位我三十多年的故交——著名的琴箫制作大师邹叙生老先生和原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常敦明老先生。我与两位老先生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了,这次在玉屏的不期而遇真的很开心,借机试奏了下他们带来参展的制作精良的箫笛。试过邹叙生老先生制作的琴箫后,心想这可是难得的宝贝,但可惜是参赛作品没机会买下,也不知道赛后哪位幸运儿可以得到邹叙生大师的琴箫。

  也许是与年龄或经历有关,我对琴箫情有独钟,它不仅是件乐器,还是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与天地交流的利器。琴箫之乐“淡泊宁静,心无尘翳”,可论“希声之理”。惊讶有些年轻的笛箫演奏者不太亲迷邹叙生老先生制作的琴箫,却偏爱音色有张力,富有表现力的洞箫,也许这种现象是新生代们审美心态的流变。洞箫可以一吹就响,但是不见得适应吹琴箫的感觉。演奏琴箫时需要有相当的内功控制力,素有淡雅天籁之美的琴箫,它那典雅幽怨的音色还是现代人在如今浮躁张扬的社会所推崇的吗?

  当年我在上海民族乐团工作期间,经常跟俞逊发老师一起研究探讨笛箫的制作,怎样来挑选鉴别一支好笛子。同行都知道,要说这个笛子好不好,除了笛子本身的材料,首先要说的就是音色和音准,俞逊发老师与我个人的喜好都是选用不接铜的一根材料制作而成,只要制作工艺得当,音准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接口的笛子通常都会影响笛子震动发音的音色,这是我们多年使用笛子的一点体会。有意思的是,从明代万历年间的玉屏箫鼻祖郑维藩起,郑家就以本地水竹制箫制笛,不缠丝,不上漆,只打白蜡,力求保留竹子本色。古人与今人要保留“原汁原味之竹色”的想法不谋而合。

  音色与制作的要求因人而异。见过张维良老师在朋友圈晒过机械制作的洞箫,不知这箫的音色如何?但我相信这样制作的音准是可以保证的。我常与张维良老师探讨有关乐器制作的准确性与音准要求的问题。在欧洲演出时,在德国莱比锡参观他们的乐器博物馆、乐器行,得到很多启发。去捷克小镇参观小提琴制作大师的作坊,看到他们对乐器制作的高精准度,当然,他们的制作器具也很重要。在那里定制一把小提琴,大概需要两年时间,绝对是大师级的,但价格不菲。

  我在美国时跟访美的深圳交响乐团,跟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都合作过,我的体会是笛子的音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国际标准的音高,中国竹笛的音色还必须融合在乐队里。国家大剧院的小提琴手在我们第一次排练完后对我说,我们喜欢你的竹笛与我们乐队的融合度,其实也就是在说音准与音色的融合度。记得我在济南前卫乐队的时候,见胡天泉大师每天都在调音。后来自己参加乐队了,也要花时间把笛子跟乐队之间的音高关系进行调节,事先做功课。我相信很多吹笛子的朋友都有这个经历,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平时加倍的努力付出的。

  我用得最多的就是王益亮大师制作的笛子,我17岁的时候在上海就一直用王益亮制作的笛子了。当时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制作笛子的师傅就是王益亮。更年轻一点的有沈玉青,赵建国。王益亮制作的笛子音色圆润,有宽度与张力,吹奏时要有相当的功力,音色特别,用料讲究,烘烤有他的一套秘技。只是可惜这次盛会没能邀请到王益亮师傅带着他的作品来参展。在玉屏参展时,我把王益亮制作的精品笛拿给常敦明老师傅看。常师傅看了以后说,这种品质的笛子可遇不可求。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把我的收藏带给各位老师鉴赏。

  贵州有三宝,茅台、大方漆器与玉屏箫笛。在美国纽约的酒庄里可以见到中国贵州茅台酒,在北美还有专门经销贵州茅台的商店。而我手持贵州的玉屏箫,用中华的音乐语言,在北美介绍中国笛箫,传播中华文化。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林肯艺术中心,华盛顿国家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到处都留下了玉屏箫的余音缭绕。经常会有美国观众问我手里竖吹的这个乐器是否是日本的尺八,所以现在我每次演出后的观众见面会,都会特意拿出这管舒厚槐赠与我的玉屏洞箫,为观众介绍赏鉴。由衷感谢他的赠予!

  人杰地灵的铜仁玉屏也是块瑰宝。大自然赋予我们栖身之地的良好生态环境是用钱买不来的珍宝。愿你们保护保持你们不受污染的纯良之地。“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 我这个访知音的海外游子,期待退休后移居到玉屏这块人生宝地品箫弄笛奏古调。(作者系美国纽约八板中国音乐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