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稻鸭鱼共生+稻油轮作!玉屏郭家湾1500亩梯田生态又增收

作者:黄勇
编辑:季佩佩
责任编辑:徐雪
校对:杨可佳
审核:覃嵩松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初秋时节,走进素有“贡米之乡”美誉的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稻浪随风轻轻起伏,稻穗半沉半举;登上龙形坡山顶,1500多亩梯田风光尽收眼底,层峦叠嶂。

图片

  村民杨迪今年种植有水稻40亩,是村里的贡米种植大户。他在田地查看一番水情后,蹲在田坎上细数着稻穗的结实数,脸上洋溢着丰收喜悦。

  杨迪介绍,一线稻穗结有291颗谷子,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40亩稻田,预计产干谷4万斤,大米2.6万斤左右,仅贡米一项,收入至少突破13万元。

图片

  提高农田附加值一直是郭家湾村支两委和全体村民的所思所盼。为探索“稻鱼”共生闭环模式,村里今年结合杨迪意愿,把他家的稻田打造为“稻鱼”共生示范点。在栽秧期间,杨迪花了3000多元,在稻田里投放了1.2万尾鱼苗。如今稻鱼正在田地里共生共长。稻花鱼将让杨迪额外增收6万多元。

  同时,村支两委充分利用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帮扶优势,探索实施了“稻鸭”共生模式。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免费向村里312户水稻种植户发放1.07万只麻鸭。经过两个月的生长,鸭子的重量平均达到了3至4斤。稻谷进入抽穗期以来,村民们都把鸭子赶回家进行圈养。届时卖鸭收入全部归农户个人所有,这笔收入预计达到144万元。

图片

  郭家湾海拔平均800米,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依托境内绿坪水库、打谷冲水库、桥湾水库,灌溉条件充沛,土壤肥沃。产出的稻米色若润玉、口感清香,做出来的米饭芳香四溢,软而不粘结。目前,全村80%的农户都参与了贡米种植,贡米核心产区达到1537亩。2006年,“郭家湾贡米”在第二届梵净山稻香节上获“优质稻米”两个一等奖。2019年1月17日,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郭家湾贡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图片

  郭家湾村监委委员杨林介绍,通过实施“稻鱼”“稻鸭”共生模式,今年稻田里病虫草害比往年减少了许多,摒弃了化肥农药,实现了水稻的全生态化种植,进一步提升了贡米的品质,同时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今年全村水稻产值加上鸭子收入,预计突破650万元。

  致力于田地增效、粮食增产、群众增收目标,郭家湾村在水稻收获后,土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休耕,将再种植油菜。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避免了土地的过度使用。为鼓励村民发展油菜,在政策的支持下村里每年向群众免费发放优质油菜种子,确保种植品种优良,产量稳定。同时积极联系农业技术人员到村指导,传授种植技术,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确保油菜种植顺利进行。

图片

  郭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陈定华介绍,稻油轮作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还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今年水稻收获后,计划种植油菜1500亩,参照往年行情,年后油菜籽产量预计45万斤,按每斤4元算,产值180万元。

  纯天然油菜籽油倍受市场青睐。油菜收获后,农户可以自行加工榨油,榨出的油菜籽油纯天然、无添加,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政府还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油菜籽油销往外地。

图片

  郭家湾坚持农旅结合思路,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郭家湾贡米开镰节、油菜花节等系列活动,今年的开镰节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开镰仪式主要有鼟锣表演、割稻打谷比赛、品尝新米、摸鱼抓鸭、长桌宴等内容;油菜花期从初开到全盛,持续时间将近1个月,不断吸引游客到村观光赏花。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有效推广了贡米、菜油等农特产品,同时又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传播了敬天惜粮的民本思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图片

  郭家湾村出产的大米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被定为贡米。为发展壮大贡米产业,该村采取“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采取统一发放谷种、统一回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模式,将“郭家湾贡米”品牌推向市场。高品质的贡米,一经上市便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更有甚者直接来到村里订购鲜谷。同时依托千亩梯田旖旎风光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文化,大力发展观光农旅特色产业,兴办农家山庄增加群众收入。下步,该村还计划把直播做起来,通过线下线上双线推广,让郭家湾的贡米、油走得更远,全力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粮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