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移风易俗润民心 文明乡风扑面来

作者:当代贵州
编辑:
责任编辑:
校对:
审核:
来源:当代贵州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高价彩礼渐成过往,简约婚礼成为新潮流,“合约食堂”里满溢人情味,“文明积分”兑换出幸福感……放眼当下的贵州大地,移风易俗润民心,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贵州坚持深耕乡风文明沃土,将移风易俗作为改革的切入点,以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整治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创新推出“积分超市”“红黑榜”等治理措施,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


筑牢移风易俗思想根基


“高价彩礼要不得,红白喜事别攀比!”台下坐着的老汉一拍大腿:“这话在理!前些年寨子里老张家娶儿媳妇,光酒席就摆了50多桌,欠的债现在还没还清哩!”周围顿时哄笑起来。


7月25日,六盘水市水城区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海坪火把广场上人声鼎沸,贵州省2025年“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艺宣传走基层”惠民演出实践活动在此精彩上演。音乐快板《移风易俗谱新篇》用明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语言,唱出陈规陋习破除后的新变化、新气象,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移风易俗,难在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近年来,贵州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用好“理论宣传二人讲”“黔韵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方言土语、网言网语、地方文艺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到基层、传递给群众,引导群众养成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黔西南州,一人讲理论、一人讲案例,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传二人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乡风文明带来的好处;


在黔东南州肇兴侗寨,一首曲调悠扬的《移风易俗》侗歌,让群众听得津津有味,把乡风文明深植心间;


在黔南州瓮安县,《文明新风进万家》等主题宣传片和《文明小剧场》通过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高频展播,将文明理念传递到“最后一米”。


“这样的宣讲,我们老百姓听得懂,也愿意听。”“民歌接地气,通俗易懂,就喜欢这个味儿。”群众纷纷点赞。


思想转变是移风易俗的先导。各地充分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筑牢移风易俗思想根基。


毕节市黔西市开展主题为“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侯进勇 摄)


完善移风易俗制度规范


“一袋大米一分钱都没花,积分考核真是好!”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西陵村的“积分超市”,村民王志香脸上掩饰不住喜悦。


“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促新风,积分越多,拿到的奖品就越多。现在家家做好事、户户争先进。”西陵村党支部书记邓军说。


“积分超市”在贵州各地随处可见,正逐渐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培育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分制”“合约食堂”“邻里互助簿”“红白理事会”等新做法新举措不断涌现。


为新风“护航”,贵阳贵安制定印发一系列工作方案,全市996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通过坝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共同商议,细化婚丧事宜办理内容,构建移风易俗有章可依的制度框架。


黔东南州探索建立州直单位和县(市)优秀年轻科级干部上下交流任职机制,积极发挥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采用“支部引领+村规民约自治”的方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为让移风易俗有规可依,在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为刹住滥办酒宴陋习,创新制定《红白理事章程》,探索建立“车不过十、礼不过百”制度。


“自从有了村规民约的约束,滥办酒席的现象大幅减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深得人心,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毕节市黔西市谷里镇自治村村民宋兴感慨。


很多陈规陋习是千百年形成的老传统,不少还有存在的现实土壤,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根治。贵州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引导农民群众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培育向上向善文明新风


“老何,生日快乐啊!”“祝爷爷长命百岁……”近日,在遵义市绥阳县诗乡印象小区里,住在这里的何群林老人迎来了他的80岁生日。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场寿宴不收礼金,只为共享欢乐、传递祝福,诚挚欢迎亲朋好友相聚一堂。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如今,随着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孝老爱亲、婚事从简、厚养薄葬、崇尚科学、勤劳守信、邻里和谐……移风易俗正生根发芽,多彩贵州劲吹文明风。


在铜仁市玉屏自治县新店镇河口村,党员老杨以身作则简办红白事,将女儿婚礼费用从10万元压缩至5万元,在其带动下,全村今年简办红白事6起;


在贵阳贵安农村,丧事3天办结率在99%以上,婚事100%一天办结,基本实现“其他不办”。群众参加人情宴请的次数明显减少,礼金年支出减少2000元至3万元不等;


黔西南州推行嫁女“一顿认亲饭、一个感恩红包”新风,由男方带上自酿酒和几块肉到女方家吃一顿简单的认亲饭。


“村民们不再为高价彩礼发愁,不再为铺张浪费的酒席烦恼,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乡村治理更加有序。”黔西南州精神文明建设中心负责人说,“坚持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不仅改变了乡村的外在面貌,更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让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移风易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群众过得更好。要更好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当下,贵州正推进“七大文明行动”,深入挖掘村寨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各类先进典型,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文明新风进村入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