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记载玉屏侗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玉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县政协组织人员精心编撰了《变迁》文史书籍。微玉屏将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为了这片诗样田园
——郭家湾村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的规划与实践
张智
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素有“贡米之乡”的美称,这里风景优美,交通便捷。春季油菜花开满田野,夏季自然水域清波潋滟,秋季梯田如画稻香扑鼻,冬季皑皑白雪漫山,让人流连忘返。

诗画田园郭家湾
为了把郭家湾村打造成集垂钓娱乐、休闲避暑、乡间摄影、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理想胜地和生态休闲园,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机遇,2021年3月,启动实施亚鱼乡郭家湾村申报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工作。
规划
在乡村振兴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的推动下,2021年3月起,我们第一时间完善了工作机制,成立了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相应的工作小组,明确了主抓和具体抓的责任领导,正式启动了亚鱼乡郭家湾村申报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工作。
锚定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乡党委政府按照“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建成”的原则,深入推进实施“八大工程”,稳步扎实推进郭家湾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创建工作。同时,组织郭家湾村支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及包组干部深入开展“六个摸清”工作,详细了解了郭家湾村村情实际,并多次召开院坝会、火炕会、村民及群众代表大会充分听取了群众意见和诉求。
在此基础上,为让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案充分体现群众意愿,契合群众诉求,聘请了贵州大学城乡设计院来编制规划。5月11日,贵州大学城乡设计院院长唐洪刚一行8人入驻郭家湾村开展实地调研,走访了5个村民组共计251户1081人,完成入户调查142户。5月25日,唐洪刚院长以及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潘学军,率贵大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编制团队和农业专家团队,再次深入郭家湾村开展全方位调研,通过召开院坝会、群众代表大会及入户走访等方式,经过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反复研讨修改,编制完成了《郭家湾村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工作方案》,完成了郭家湾村地形图的绘制和影像图的拍摄等相关工作。
2021年5月19日,时任县委副书记张勇率亚鱼乡党委书记、驻村规划师、郭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一行,前往江苏省南京市七坊古村、石塘村以及董家村等地学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
2021年5月2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规划编制汇报会,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旅农投公司等职能部门与贵州大学规划编制团队参加。会议研究部署了亚鱼乡郭家湾村申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一方案两规划”(即:《郭家湾村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工作方案》《郭家湾村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庄规划》《郭家湾村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由贵州大学规划编制团队负责郭家湾村申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一方案两规划”和申报工作。
2022年7月27日,省级评审通过了郭家湾村的方案,郭家湾村正式成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7月底编制完成的“一方案两规划”也成功通过省级评审。“一方案两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整体的规划和内涵。发展定位:建成西部地区特色田园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示范村。产业发展定位:打造贡米产业发展驱动村、建成黔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成贵州稻文化体验及生态体验先导村。村庄规划:围绕“桥湾临长湖、桃源稻花黄、井湾榜山来、绿水绕人家、溪山白鹭飞、山鸟啼百果、云岭望绿水”七个板块,设计布局了43个项目建设实施的内容。
两年多时间来,县委书记杨启明、县长田兴国多次深入郭家湾村进行具体指导,为郭家湾村的建设统筹协调竭尽心力。各县直部门为郭家湾村试点建设出钱出力,使各项建设顺利推进。
实践
一是大力宣传“一方案两规划”,修好一条路。2021年3月初,我们着手启动郭家湾村道路提升改造工作。由时任乡长彭家艳同志牵头,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及工作专班配合的工作行动小组,开展道路改扩建的土地流转合同及附属设施补偿合同签订。那时候小组成员们常常是白天丈量用地面积,晚上入户做群众土地征用的思想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最终完成道路改扩建共计8.89公里,覆盖郭家湾村11个村民组195户村民。
“一方案两规划”出台以后,为了争取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县乡村振兴工作组、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在村活动室组织召开党员大会6次,群众代表会7次,组织陈家、井湾、绿坪等核心村民组群众召开两轮院坝会,在会上用大屏幕播放“四季郭家湾”,通过视频和现场讲解郭家湾村“一方案两规划”,进一步凝聚了共识。
二是在宜居农房建设上体现群众主导。开展宜居农房建设工作向群众筹资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制定了《郭家湾村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宜居农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宜居农房建设坚持“农户出资为主,财政奖补为辅”的基本原则,并依此提出了“3322”宜居农房建设出资模式。
为了取得群众支持,我们组织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深入5个试点村民组开展系列宣传发动工作,并严格压实乡镇领导责任,严格按区域分组包片原则定任务。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与核心区群众面对面算好收入账,理清未来发展规划,并组织部分村民代表与设计团队共同外出参与房屋改造材料的选购。
我们以基础条件好、群众意愿强的绿坪村民组为突破口,并配合贵州大学规划设计团队根据“一分、三净、五改”要求,充分听取农户意愿后,制定完成了“一图一表一册”实行挂图作战,在2021年12月底完成了绿坪村民组10户示范户的建设工作。随后陈家组、井湾的宜居农房建设工作陆续开展,2022年12月底,全面完成郭家湾村5个核心村民组宜居农房建设,共计完成宜居农房改造173户,收集自筹资金14.8万元。
为了多方位为群众筹集房屋改造资金,拟定出台了《郭家湾村积分制管理助推乡村治理实施办法》,正式创新运营郭家湾乡风文明积分超市,实行积分兑换奖励机制,村民可通过志愿服务、义务巡逻、矛盾纠纷调解、树立文明家风、变卖废旧物品、拾取垃圾等方式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并按“1积分=1元”规则进行兑换,群众可根据兑换意愿,自行选择生活物资换取或储蓄变现为宜居农房建设资金,此举也让村民全员参与乡村振兴工作蔚然成风,乡风民风更加和谐稳定。
三是在乡村治理上坚持群众参与。我们形成了支部引领、自治组织推动,经济组织参与、公益性组织补充的基层治理格局。围绕环境卫生治理、“最美庭院”创建、文化惠民活动以及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创新环境整治乡村组户“四级联动”模式,大力推进“五清三建一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巩固提升国家“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成果,建立“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群众网格组织。按照“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原则,推动建立了郭家湾“院坝协商”议事平台,确定协商主体,完善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推动“两委”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常态化运行,使群众自我管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四是在产业发展上做大文章。“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也是强村富民的重要保障。围绕“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我们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摸基数、补短板、搭舞台、制定利益联结、整合涉农资金,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发展规划。
一方面,依法依规全面排查闲置土地,采取“一地一方案”方式,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全村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统计,对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多渠道、多方式盘活全村土地资源,逐宗处置闲置土地。2021年以来,共拟定土地盘活细化方案10个,排查统计闲置土地30多公顷,处置率达到100%。
另一方面,紧扣“西部地区特色田园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示范村”的定位,通过“特色产品”产出来、“数字乡村”销出去发展模式,构建群众引领“生产+加工+营销+品牌+体验”多位一体、上下游产业衔接的发展业态,围绕“一米(贡米)”“一果(精品水果)”量身定制《郭家湾村产业规划实施纲要》,创新“股份+服务+劳务+租赁”“四个联结”模式,产生经济效益按“4321”模式进行分红,实现群众在土地、基地、产品三个环节持续增收,形成“小贡米、大产业”增收致富新格局。
通过试点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产业来看,郭家湾“贡米”、精品水果千亩种植基地已建成投产,全村覆盖率100%,带动538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2571.19元,促进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从旅游来看,我们通过开展农事趣味活动,丰富“鼟锣”文化,“油菜花节”“开镰节”“丰收节”“贡米文化节”等特殊民俗节日,广泛吸引了游客来到郭家湾观光。从配套设施建设来看,如农家小院打造建设,目前已打造完成包括稻香小院、桃源小院、听风小院及云栖小院在内的十个小院建设,已正常投入使用,可同时接纳游客300余人。
2023年6月,田园风光美如画的郭家湾还吸引了由佟丽娅、杨玏、张俊宁主演的现代乡村教育题材电视剧《乡村教师》在该村取景拍摄。
2023年,郭家湾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作者系时任亚鱼乡党委副书记
本文选自《变迁》,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