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玉屏箫笛文史集萃》线上读 ▏我与玉屏箫笛的不解之缘

作者:张树虞
编辑:杨可佳
责任编辑:季佩佩
校对:徐雪
审核:覃嵩松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玉屏箫笛,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段缘分、一种情感和追求。它启蒙了我的箫笛生涯,是我求艺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想与您共鸣的心灵之音,且听我细细道来。

图片

初识箫笛  玉屏品牌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物质贫乏、精神匮乏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简单而单调,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高雅的艺术。197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见到了一支来自玉屏的F调竹笛,它全身金黄,做工精美无比,膜孔旁边雕刻着一棵似流水般的、婀娜多姿的小树,屹立在海岸边,仿佛一幅日出海边的画卷。笛子下面还刻着一个“特”字,显得非常醒目,雕刻技艺使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这支竹笛与我身边见过的箫笛大相径庭,不仅是声音的奇妙,更是工匠技艺的精湛,宛如一件艺术品,让人赞叹不已。就在那一刻,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箫笛的种子,并在往后成长的道路上,逐渐生根发芽。从此以后,我便对箫笛情有独钟,凡是遇到认识的老师或同学会吹箫笛的,我都会主动前去交流与学习,并且询问玉屏箫笛的文化与历史。不知那时的我是否预感到,与玉屏箫笛将有着永恒的缘分?

  有一次,我意外地得到了一支洞箫,对它爱不释手、十分珍惜。为了保护好这件至宝,我找到一个做木匠的表哥,请他给它刷上一层大方生漆,使其焕发勃勃生机。我还拿了一个彩色的绣球挂在上面。在当时的我看来,这就是最漂亮的一支洞箫了。忽然,我想到了玉屏箫笛的雕刻技术,又有些不满足。如果我的洞箫上也能有那样栩栩如生的刻画或是刚劲有力的刻字,就彻底完美了!不过,也正是它激发了我走上箫笛之路的动力。我想要演奏好笛箫,想要欣赏和使用更好的箫笛,得到更好的教育和舞台。

音乐梦想  艺考之路

  在我追寻音乐梦想的过程中,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乐器,琴、瑟、笙、管、鼓,无一不是我心中的珍宝。那时恰逢文艺之风盛行,港澳流行音乐风靡大江南北,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音乐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自由,让人们在舞蹈的节奏中释放压力、享受生活,那是一种极大的满足,精神上的彻底放松。当然我也沉浸其中,热爱音乐、喜欢箫笛。

  当时的我学会了诸多乐器,觉得自己有着音乐的天赋和潜力,想要通过艺考进入理想的学校,接受更专业的教育和培养。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没有系统地学习音乐,而且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广泛涉猎各种乐器,却未精通任何一种,因而导致几次考试失败,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走这条路。

  就在我陷入迷茫和困惑之时,一位评委老师看出了我的才华和努力,在我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年轻时代——曾经求学1个多月,意外得知了遵义教育学院。这位评委老师愿意帮助我也考进这所院校,这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和希望,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学习和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也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水平和素养。最终,我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当我来到遵义教育学院后,我才发现这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的任课老师是遵义地区很出名的专家,各种大咖来给我们上课。在这一年的集训里,我受益匪浅,获得了许多知识和启发,也感受到许多震撼和触动。悄然间,我又得知了贵州省内还有一所更专业的竹笛学校——贵州艺术学校。这让我的目标更加明确了,我想要去那里深造箫笛、传承箫笛,让箫笛成为我的生命。而这一切都与玉屏箫笛有着不解之缘,正是因为它的出现才引领了我走上音乐之旅。虽然中途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都一一克服了,坚持走上了这条音乐之路、箫笛之路。

苦练名曲  师从名家 

  到了省城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音乐基础还是太薄弱、太片面了。我想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竹笛水平,就找到了贵州艺术学校学笛子的一个师兄,请教他一首经典的江南名曲《姑苏行》,想要向他展示我的成果。可是听了我的笛声后,师兄却皱起了眉头。原来这首曲子,我并没有老师传授过,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模仿而吹奏,导致了种种的错误。他当场就跟我说道:“这曲子虽然简单,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吹出它应有的味道。你要对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还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我可以给你示范和讲解一次,如果能理解领悟过来,那么你就来找我继续学习;不行的话,就可以放弃它了。”短短一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打击到我,却让我感到了一种挑战和不甘。我心想:我就是喜欢笛子,我不相信连这个小小的测试都可以难住我,让我害怕了。我也不会白白坚持这么久,千里迢迢地离开父母,走上艺考之路了。

  回到自己的住处,我便开始了艰苦的练习,把握好每一个音符,每一处细节与情感,体会着姑苏的风情,笛子的魅力。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找师兄请教,请他听听我的进步。这一次,他十分惊讶,因为我确实达到了他的要求,也证明了我的决心和热爱。在短短一个星期内,把每一个技巧和要点都融入了曲子中,体会出了江南之意、江南之感,似水柔情、娓娓道来。

  在之后向师兄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我音乐方面的天分和潜力,认为我是个有志于箫笛并愿意为此好好努力的人才,便向陈启国老师夸奖和推荐我。陈老师是贵州省有名的箫笛演奏家和教授,也是第一个走出贵州师从著名笛子大师、笛子教育名家赵松庭先生的人。师兄建议我跟随他继续深造笛子,这让我感到无比荣幸和感激。我知道上课并非易事,每一节课都是老师倾囊相授的宝贵财富,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点,讲解曲子的方法、指导演奏的技巧,我都牢记于心。我也明白一个道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虽然羡慕别人的风光无限,但也清楚他们背后的艰辛付出;虽没有滴水穿石般的毅力,但也不敢怠慢十年磨一剑般的修炼。陈老师最终也对我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但也指出了我的先天不足:那个年代,音乐教育并非人人可求,要想拜入名师门下,非得有过人之处不可。幸而老师看中了我的勤奋和刻苦,收我为徒,并亲自教导。这份恩情和荣幸,我铭记于心。

坚持不懈  三考圆梦

  艺考之路却并非坦途,文化与艺术两方面都要兼顾,难免有所偏颇。每次成绩公布时,总有失意和沮丧。运气似乎从未眷顾过我,每次都差那么一点点就能成功。失败一次又一次地打击着我的信心和决心。

  但我没有放弃对箫笛的热爱和追求。每次跌倒后都爬起来继续前行,久而久之,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是否该另寻出路。正当我彷徨无助之际,老师给予了我理解和支持,同学和家长也给予了我信任和鼓励。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事不过三,这次就是我给自己最后一次的机会。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提携下,我终于交出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在这个经历之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道路上是需要一定的运气的,但更需要的是良师益友的指引和陪伴。他们让我走出了困境,走向了成功。这份喜悦和自豪,我永远不会忘记。

  大学阶段的生活,让我在音乐上有了飞跃式的进步。我深入研究了箫笛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每当我再次欣赏玉屏箫笛时,都有一种与故友重逢的亲切。它那精湛的雕刻技艺,华美的外观仍然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也感激这份情缘,它让我走上了音乐之路。毕业时虽然有不少优厚的工作机会摆在我面前,但我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广阔的舞台,选择了表演事业,决心继续弘扬民族文化。

教书育人  传承箫笛

  经过多年的表演经历,我发现教学也是适合自己的一条路,于是潜心下来专注于教学工作,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他们奔向全国各地:如走向香港的陈林、远赴英国的刘梦琳、广东一流笛箫演奏家张恒一等;有些在第一届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中获得第三名;有些考入了各大音乐学院、综合大学、艺术院校;有些更是走向了铜仁玉屏,为玉屏的箫笛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如2011年的龚鹏志老师、2014年的李建鹏老师,他们不仅在玉屏传授箫笛技艺,还为后来的许多玉屏箫笛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他们也在全国各地继续深造和发展。

  当然,我与玉屏箫笛的情缘也不止于此。199510月,我陪同贵阳市歌舞团唐志炳先生到玉屏定制侯吉春师傅家的笛子;2005年接待了张维良玉屏演出团队从贵阳到武汉参加全国笛子研讨会,并代表贵州发言;2010年引进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笛子考级到玉屏,为推动玉屏当地笛子演奏的规范性作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到2023年多次参与玉屏政府组织的箫笛艺术活动,担任箫笛制作人才、演奏人才评审。

  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2015年,一对由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玉屏箫笛制作名家姚茂顺制作的龙凤箫笛,经过我初步鉴定后,送给中国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维良先生,由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使者,赠送给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2021年,我受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之邀,为梵净山拍摄了一部宣传片。我把玉屏箫笛带到了山顶,与天地山水相和而奏,宣传片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和赞誉。

  这些都是因为那一次碰见的那一支玉屏箫笛开始的。除了与我所见到的笛子、箫都不同之外,更是它的雕刻技术彻底吸引了我。不管是笛还是箫,上面的雕刻都让人连连称赞,拍手叫绝,一个小小的枝头上面站了一只小鸟,它似乎在啼叫,但你却觉得它应该是在歌唱。一幅幅画面,一阵阵美妙的歌声如仙乐灌耳。

  在我的优秀学生中,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20级刘畅同学、2021级张朕同学,以及从小听着我的悠悠笛声长大的贵州师范大学2019级刘雨熙同学,他们都是玉屏箫笛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我省箫笛文化的坚定弘扬者。

  玉屏箫笛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传奇。贵州因有玉屏箫笛而自豪,值得我们这些音乐人用心去欣赏、学习、发扬与传承,一次次演绎、诠释它的天籁之音。


作者系贵州省贵阳市歌舞剧院笛箫专业演奏家

文章选自县政协玉屏箫笛文史集萃,略有删减。